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03 09:11:3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2020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吧吧!

2020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既昏便息,关紧门户,必亲自检点”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要“修养身心,防心离过”,其有两层意思。从事上来讲:第一层是我们的夜生活要清净,不要搞的太晚,太晚睡觉不利于身体,也不利于自己的修养。我们要用智慧去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相当于一年四季的冬天,要进入冬藏的阶段,顺应天时,少些应酬,能免则免,这样才不损坏健康,又可以蓄养精神以备学习和来日的工作。第二层是家居要谨防盗贼谋财害命,安全起见。要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这是治家的重要原则。

  从心上来讲:第一层是要知止。《大学》里面讲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懂得知止,就是我们的心有所定向,我们的心志有一定的方向。方向是什么?就是《大学》里的“在明明德”。恢复我们本性的明德,志在圣贤,这就是我们的心志之定向。所以能够知止,心里有方向了,就能心定了。心定了就不会心妄动,这就是静。静下来了就能随遇而安了,心安就理得了,理就虑。这样你最终就能够有智慧,考虑问题就会精细周详,而不会出错。这就叫智慧现前。这也如同佛门里面讲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相通的。开了智慧,你的言语造作一切行动都能够得其正,那么你就得了。得什么,就是得其所止,所止就是自己的目标,你就达到目的地了,也就是圣贤的境界。所以懂得知止,何其重要。第二层是要防心离过。心不再攀缘,把心关起来,这是防止自己的贪嗔痴,种种不善的恶念起来。能够防心,身就能够离过,就没有过失了。亲自检点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正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佛门讲的忏悔。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叫开悟发现过失后把它改正过来,这就叫修行。改过自新这才是进步。了凡家训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我们学圣学贤,希望自己天天进步,就是通过改过而来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过错并不值得羞耻,因为我们不是圣人,肯定会有过错,有过改掉,这就是最大的善。所以这种改过自新的行为天天都得进行啊。现代社会对六根的诱惑太多,真正修道的人要懂得守净治学。用这种行为表演给他人看,这就是教化,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根本的深意。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有恃无恐,势倾灾至”。从事上来讲,是要我们不可仗势欺人。要知道自己的权势也是自己的一个福分而已,如果仗势欺人,那就是加速度削减自己的福分,会很快把福分削减殆尽,自己最后就会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历史上也有很多凌逼孤寡遭因果报应的记载,举不胜举。

  从心上来讲,是教导我们要存仁爱之心。《了凡四训》中说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和人不同的就在于其存心,“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不管人的高低贵贱,和自己的关系亲疏与否,或者智愚贤不肖,都是我的同胞,都是跟我一体的,所以怎能不爱敬他们。“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所以圣贤人,不外乎就是把爱敬之心做到圆满。学圣学贤,最重要的是学圣贤之志。那就是“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让所有的世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我做起,能够爱敬众人,使一世之人安乐,这就是随圣贤来帮助世人的。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慈心于物,恻隐养性”。从事上讲,是要我们戒杀生。所有的生命都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灵知有血气,都是贪生怕死的。我们不愿意被别人杀害,又怎能够去杀害众生。我们若是用杀害之心对待众生,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被杀害。因果报应之理,这是客观事实。上天有好生之德,若我们为了口腹之慾杀害众生,就是违背了天德,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天谴的地位上,当然后果必定是自己会像那些被杀众生一样惨死。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了,吃肉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吃素却又百利而无一害。吃素不仅对养身有好处还能环保。

  从心上来讲,是养我们的慈悲心,养这个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人的天性,人皆有之。常常杀生吃肉,会渐渐丧失恻隐之心,丧失天良的。故孟子讲“君子远庖厨”,就是讲君子不愿意去造杀业。这就是在养慈心。儒佛都教我们修养仁慈之心,圣贤之心没有别的,居士仁爱,对人对物都是一份至诚的仁爱心。如果不戒杀,不断肉,这份仁爱之心就很难圆满。佛家明确杀生失根本大戒,排在五戒首位,可见多么重要。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颓堕自甘,家道难成”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颓废懈怠,诸事难成”。从事上讲,这是劝导我们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经营家业必须要奋发,不能顾懒惰懈怠。曾国藩先生强调,治家讲究一个勤字,勤能兴家。治国也如此,励精图治的帝王能兴国,否则颓堕自甘必破国。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的三国刘禅的典故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范例。

  从心上讲,我们必须要有那种精进的心,有那种“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孝心。《中庸》上讲,孝是能继先人之志的。继承祖先、父母留下来的事业,有这种孝心,自然能够奋发图强。历史上唐玄宗治理社会达到开元盛世就是很好的证明。但还是最终因安史之乱衰落下去,说明什么。就是哪怕唐玄宗原是个“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有孝心的人,但后期也因为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误国。所以,希望永久继承家业,首先要做格物的功夫,格除自己的物欲,包括财色名食睡。贪图享乐的心,要把它控制住。纵然不能完全消灭掉,也要经历控制住,让天理战胜人欲。否则圣贤道理学的再多,不力行,不从格物下手,那学问也是不真实的。所以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的环境志向容易消减。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嫁女娶媳,重义轻利”。从事上来讲,佳婿淑女究竟拿什么做标准?当然是以德行作为标准,不是以他的家世财产做标准。父母为儿女择偶,首重德行,这是事关儿女一生之幸福,德行是幸福的基础,如果把这个根抛弃掉了,幸福当然就不复存在了。重利轻德,后果必定是痛苦烦恼一生。历史记载的孔老夫子的父亲娶颜氏为妻,颜家嫁女也是考察了孔家的积德情况才定的。所以嫁女,一定要看夫家有没有积德的历史,娶媳也要看她的家教是否真可以做贤妻良母。俗话说,娶好媳旺三代,娶悍妇败到底。古人说得好,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利交者,利尽则交散;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地老而天荒。所以择偶乃至更广泛的择人择友,都是要以德为本,贤德君子有智慧的人尤会遵循之。

  从心上了来讲,是教导我们一心只存道义,不要想着势、利、财,一心存道义,利益自在其中。过去孟子见梁惠王,梁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的意思是,谈仁义,利便在其中。因为利是人人之所求,孟子在这里只说仁义,这是帮助我们正本清源。人存着道义,必定就感召道义的眷属。有道义,自然都得大利也。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01-01

朱子治家格言精选01-01

朱子治家格言【精选】01-01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01-18

朱子治家格言大全01-01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12-30

朱子治家格言_经典语录01-18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06-30

朱子治家格言【荐读】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