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12:10:3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套圈的读书笔记

  最近一段日子,心总是不能够安静下来,甚至想写点东西,也总是开了头,就扔在那里了。于是百无聊赖地翻网,努力地想要把心沉入到文字中,然后逼迫自己写一点什么。行苦老师的绝品小说《套圈》便是在这种心境下被我翻出来的作品。《套圈》是以一种街头游戏为背景展开的,全文虽然只有两千余字,但容量很大,出现的人物相对于微型小说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

套圈的读书笔记

  施行套圈这种游戏的主人叫黑子,他的第一个顾客是个年轻人。年轻人十块钱六个圈,套了一个指甲剪,四个小挂件,心满意足地走了。顾客走了,黑子却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一个指甲剪进价8毛,四个小挂件加起来不到两元,这样六个圈黑子可以赚七块多。黑子也挺满意,照这样的生意,不到一个月,被骗的三千元就可以捞回来。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小说中的另外一个故事和套圈的另一层含义——圈套。在这另一个故事中,毫无疑问,黑子是被套中的人。秃头,瘦高个和旁边的另外两位“看客”共同做了一个圈套,结果就是骗了黑子三千元,给了他一个作为道具的假项链。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是可以结束的,毕竟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行苦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选择让故事继续下去。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对小情侣。恋爱中的女孩一边套圈,一边问出了心中所想:“你不是说要换辆保时捷吗?”男孩说:“别提了,老头子被人坑了……”小说至此引出了另一个圈套故事:男孩的父亲,本来有上百万的电器产品,结果,一个湖北人留下几万块钱定金,半路上灌醉了送货的业务员,拐跑了全部电器。当女孩听说换车无望后,立刻失去了套圈的兴致。

  故事到此仍然可以结束,但行苦老师却还是选择让故事继续下去。女孩带着愤怒、不甘或者其他未知的情绪,把手里的圈圈朝男孩抛去,结果好巧不巧的一只圈圈正好套在了男孩的耳尖,然后引出了另一对母女。五岁的小女孩说:“妈妈,大、大姐姐,圈、圈、圈,套、套、套住了大、大哥哥耳、耳、耳、耳朵。”小女孩本意说的是“……圈圈,套住了……”结果在黑子听来就成了“圈套”。他本是觉得女孩聪明,会心地笑了,结果女孩的妈妈以为他是嘲弄女孩口吃,便不乐意了。无奈之下,黑子只得编排出另一个关于女朋友的瞎话:结婚那天,本来是高兴终于把新娘追到手了,结果却不小心听到伴娘对新娘说:“……他终于落入了你的圈套。”

  故事到此仍然可以结束,但行苦老师仍然选择让故事继续下去。母女俩临走的时候,母亲发现小女孩的手上拿着一个小布熊,劝其放下。黑子忙说,不值几个钱,送给小妹妹玩吧。一般的母亲听到这话,应该是很开心地道谢,可是这位母亲却说:“不行,要让孩子从小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黑子一怔,望着她们的背影,瞧着地摊发呆,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小时候,他翻墙偷了邻居一个石榴,结果被母亲痛打了一顿,那时候母亲曾教育他:“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坏人都是从第一件坏事做起的,坏事哪怕再小,也是坏事。”故事到此才算真正地结束。

  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黑子是全篇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而其他直接或间接出场的却有十几位之多。这在一般的微型小说来说确实是非常之高了。作者通过这十几位配角,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套圈和圈套故事;通过这一个又一个故事来揭示人性的.差别,善与恶,美与丑,不需说,一看便知。

  读《套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的布局。就如前文提到的,每一次明明故事说完了,可以结束了,但往往又引出新的人物,新的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小说也如圈套一般,环环相扣,层层相叠,而要命的是你偏看得欲罢不能,明知道是圈套也要往里钻,这一点又如套圈一般。只不过套圈是花个小钱,图个乐呵,而读此文,用的是时间和精力,但也乐在其中。

  说到《套圈》的布局,不能不说她的结尾。《套圈》一文最后,以黑子回忆母亲的一段话做结。这句话点亮了文章的主题,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这个结尾看成是行苦老师特意做下的留白。所谓留白,百度上说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关于留白,我个人理解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式留白,就是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读者看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那里。就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但你看的时候便会觉得满幅是水,烟波浩渺。这就是单一留白。不光美术作品,很多文学作品也会选择这种留白;另一种留白,是开放式留白,也可以称之为选择式留白,就像《套圈》的结尾一样,黑子想到了母亲的话,接下来他会何去何从?他会走什么样的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安排。当然,这种安排无须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因为他只是我们对自己内心中那个黑子的安排,与别人并无矛盾或冲突。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篇小说究竟写的套圈还是圈套呢?二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是什么关联出现的呢?我们都知道,套圈,是我们在街头巷尾时常都能见到的一种小游戏,早已见怪不怪了;圈套,汉语词典上说是引诱人上当受骗的计策,圈套水平高低各有不同,但据说战略和战术上最上乘的手段便是让人高高兴兴地中圈套。于是,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套圈,是不是圈套?其实在看行苦老师此文之前,我一直觉得套圈不算圈套,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游戏而已。游戏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一方提供道具和相应的奖品,也收取一定的费用;另一方则通过一定数量的金钱来换取快乐和小小的礼品。最主要的是游戏双方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也基本不存在事后反悔的情况,所以,在我心里从没有把这个游戏归类为圈套。

  当我初读行苦老师的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没去细想这个问题,那时候我心里的圈套,仍然是秃头那伙人以及坑了小情侣中男孩父亲的那个湖北人,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做圈套的人。可是,随着一遍遍深入地阅读,特别是那句,“黑子听成了圈套,哈哈笑了起来,还是小娃娃厉害,一眼就看出,这是圈套,不是套圈,真是童不可欺。”这句话曾经让我琢磨了很久,我想不清楚行苦老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说了这么一句。我很相信他不是无的放矢的,但个中缘由,我确实没想清楚。直到我在百度上看到那一句“在战略和战术上最上乘的手段便是让人高高兴兴地中圈套。”这时候我翻转了一下自己的思维,如果套圈也是一种圈套的话,那么那句童不可欺便很容易理解了。但此时,我又有了新的困惑,譬如行苦老师这篇《套圈》是不是也是一个圈套呢?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她也做到了让人高高兴地中圈套。于是,我又想,或许圈套也可以分为很多种吧?一种是我们不知道是圈套而中了圈套,一旦知道了就会后悔不迭,也会因此痛恨做圈套的人,譬如秃头一伙,譬如那个湖北人;但也有一种圈套是我们明知中了圈套,却不会后悔,更不会因此去痛恨任何人,譬如黑子,譬如行苦老师。当然,黑子和行苦老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黑子我们除了不痛恨,可能还会有些同情;而行苦老师通过《套圈》带给我们的更多了一份愉悦,一份幸福,甚至于我个人而言,还多了一份感激,除了文字上的收获,他还让我更新了观念,让我从此远离套圈或者是类似于套圈的圈套。我想这种文字以外的收获,恐怕连行苦老师也没想到吧,而有这种收获的恐怕也不止我一个人吧。这是否可以算作是《套圈》文字以外更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呢?

【套圈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套 圈05-25

套圈07-26

“套圈”=“圈套”05-15

套圈作文03-03

套圈游戏01-21

套圈机07-20

套圈_550字01-24

“套圈”?“圈套”!_作文09-04

套圈机作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