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

时间:2021-12-16 12:41:59 教案 我要投稿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

教学目标:

《山居秋暝》教案

1、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操并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2、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于一体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品味法、互动法

设计思想:1.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律诗的音韵美;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鉴赏品味"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鉴赏王维的诗,了解其诗歌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从这幅对联来引出作者,使同学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再开始细讲作者和文章,中间不断联系这句对联,到最后使同学对作者和文章有更深更细致的了解。

二、解题

介绍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分析诗篇

那么大家从诗歌的标题看出了什么呢?

明确: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山居",点明了地点,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猜测他肯定会描述秋天傍晚山村的生活情景。

三、通读诗歌,了解律诗

1.那么大家现在听我朗诵一下,并注意断句和体会诗中的意境。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意:暝(ming):夜色,浣(huan)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尽管,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整篇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四、梳理诗歌

大家都知道他人评价王维的诗吧,"山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与其说是读《山居秋暝》,不如说是欣赏一幅《秋山晚景图》,短短的四句诗,其中蕴涵的内容却是无限宽阔。此间我们会看到三幅画

1、第一幅是"雨后秋山图"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显静幽,夜幕降临,让人感受到秋意浓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要点:新雨--清空山--幽,首联交代节令天气,表现出一种秋日的雨后幽山碧翠的诱人之景。

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是"空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的是一种心的空明与纯静。所以空山不是空空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空山"两字点出了山谷的幽静,颇有世外桃源之感,写出了景色的美妙,作者的向往。

心境:空明。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所谓"空"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王维受其母的影响,通过接触禅宗,对佛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

2、第二幅是"清泉映月图",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月光、清泉给人一种明静清幽的感觉,使作者沾染尘世的污浊得以洗涤。

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写穿过松林的皎洁的月光的空明,后者呈现的是听觉,写潺潺的流水的灵动.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要点:此句自上而下表现出一幅极美的"清泉映月图",神圣肃穆。一静一动,一色一声,和谐安适。"松、泉"两象言归隐之情趣,古人归隐,均言埋迹林泉,遁形江湖。

3、第三幅是"浣女夜归图",颔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传来欢笑声,原来是洗衣的浣女少女们的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安静转而喧嚣。开始出现人的踪迹,构成了一幅完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问:本句本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为何写成如此?

明确:因要符合诗律,故用倒文。"竹、莲都是高洁之物,渔舟,浣女写乡居的安逸,体现了乡村的生活美。

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明确: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本句以"喧"来反衬"静"。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在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现出作者向往的生活。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春芳:春天的芳华,随意:尽管,歇:消散),王孙依然陶醉于此不肯离去,向往长留。正是这甜美幽静的山水人情,才使诗人发出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感叹,

讨论:1.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明确: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2.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来自官场,来自社会,属于"王孙",王孙本是贵族的后裔,这里指却指代隐居的高士。

"自可留"其实就是"自可隐"的意思,体现了本诗的主旨,体现了作者对"山居"的领悟,欲摆脱尘俗,顺应天性,归隐山林。

诵读指导

1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2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3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五、作业:课外阅读王维作品,体会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还有大家也要思考下在那个时代除了隐居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式,隐居是不是一种逃避呢?

六、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画外意

雨后秋山图

自然美远离尘俗

清泉映月图

超然淡远

浣女晚归图--生活美

【《山居秋暝》教案】相关文章: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山居秋暝的意思,山居秋暝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山居秋暝》教案11-08

山居秋暝 教案03-03

《山居秋暝》01-21

山居秋暝01-21

王维:山居秋暝01-10

山居秋暝的诗意01-10

山居秋暝改写01-10

山居秋暝赏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