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 教案

时间:2021-12-16 20:42:05 教案 我要投稿

短文两篇 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德育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两篇文章手法独特,表意含蓄蕴藉,含而不露,不读难以领悟,教学时宜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创设学习氛围。《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好材料;《爱莲说》也讲究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铿锵悦耳。教师应指导学生读骈句:注意骈句的节奏特点,四字句一般为二二节拍,五字句多为二一二节拍,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较长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努力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3.比较阅读法。可将两篇短文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参照注释,粗知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为学生积累词语提供帮助。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辨音识字: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教师提示:(1)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3.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教师板书:山水 比兴 引陋室   3.提问: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选三位同学找出相关文句,并依次作解释。   学生(1)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居住的环境是多么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主人喜悦之情。   教师板书:对偶 拟人 描环境   学生(2)明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师板书:对偶 衬托 夸朋友   学生(3)明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板书:虚实 正反 话生活   学生质疑:作者既然喜欢“调素琴”,又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的那份轻松?   教师点拨: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人有志不得伸展,采取消极的办法,避而不与庸俗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厌恶。   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提问: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选一位同学读相关文句,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教师点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似乎还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板书:类比 隐含 立志向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教师板书:引经据典 表态度   6.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五、探究思考   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性格、志趣的产生与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短文 教案】相关文章:

短文两篇教案03-29

短文两篇教案07-24

7《短文两篇教案》11-04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09-20

《巴金短文两篇》精品教案09-20

教案7.短文两篇10-10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01-21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二01-21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