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9 09:09:45 教案 我要投稿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唐小清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

  【教材内容】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P30~P34)

  二、学习对象分析

  【知识储备】

  1、通过初三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2、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会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会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合理发挥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优势,同时让伙伴的优势对自己的弱势予以补偿;保持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障碍】

  1、学生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能电离把握不准确。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方案。

  五、教学思路设计

  复习相关知识→情景导入→教师设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设疑→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动脑→归纳小结→学生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反馈评讲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本节课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药品

  七、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归纳法】

  教师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本质。

  【实验促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Flash动画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从微观对于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八、学习流程图(见第4页)

  【符号说明】 符号 意义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利用媒体操作、学习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流程图】 教师运用

  多媒体等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特点 复习提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判断 提问:如何写离子方程式? 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归纳步骤

  导课:1、为什么刚开始灯泡发光?2、为什么加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3、为什么自由移动的离子会减少? 实验:向H2SO4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回路中的灯泡逐渐变暗。 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反馈练习,讨论交流,总结注意事项 结束 教师运用

  多媒体等

  离子反应的Flash动画

  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倾听、记忆 提问: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离子反应? 提示:分析离子的变化 以NaCl和AgNO3的反应为例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 得出结论:

  Cl─+Ag+=AgCl↓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明确活动要求

  全程监控

  组织协作

  答疑解惑 【详细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成果 教师预测评价 工具 一、离子反应 知识回顾 根据化学式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能较正确地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生基本掌握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仪 导课:向H2SO4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回路中的灯泡逐渐变暗。 讨论、交流:

  1、为什么刚开始灯泡发光?2、为什么加入Ba(OH)2溶液时,灯泡逐渐变暗?3、为什么自由移动的离子会减少? 1、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2、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3、发生了化学反应。 1、3学生能根据信息得出较正确的结论;2的回答不太准确。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倾听、记忆 不太理解。通过后续学习及练习逐渐渗透,帮助理解。 二、离子方程式 书写步骤、定义 提问: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离子反应? 以NaCl和AgNO3的反应为例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

  Na+ + Cl─+ NO3─ +Ag+=AgCl↓+ Na+ + NO3─

  根据初三知识能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Na+ 和NO3─没有参加反应,可以删去。 讨论、交流 Cl─+Ag+=AgCl↓

  因为计量数为1:1,困难较少。 提问:什么叫离子方程式? 讨论、交流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根据老师讲解能得出结论。 哪些物质拆分有困难。

  投影仪、Flash动画、课件 提问: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阅读课本P32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拆、删、查。 能较准确地说出步骤。 教师版演: Na+ OH– H+ Cl─ NaCl H2O OH─+H+=H2O 指 导 学 生 练 习 NaOH+HNO3 — H+ + OH—= H2O 注意事项: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盐)拆成离子形式,水、气体、沉淀不拆。

  NaOH+H2SO4 — H+ + OH—= H2O NaOH+CuSO4 — Cu2+ + 2OH— =Cu(OH)2↓ Na2CO3+HCl — CO32─+2H+=H2O+CO2 ↑ CaCO3+HCl — CaCO3 + 2H+ = Ca2+ +H2O + CO2 ↑ Ba(OH)2+H2SO4 — Ba2++2OH─+2H++SO42─

  =BaSO4 ↓+2H2O 发生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1、实验探究;

  2、观看Flash动画;

  3、分析前面练习题。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学生利用多方面资料比较,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 结束 作业 课本P34/4、5 九、教学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实验探究 积极主动、设计合理(A) 较积极、明确大致步骤(B) 较被动、说出部分设计(C) 小组讨论 积极主动(A) 较积极(B) 较被动(C) 课堂练习 积极主动、思路清晰(A) 较积极、思路较清晰(B) 较被动、能基本理解题意(C) 拓展延伸 独立完成(A) 在教师启发下完成(B) 在教师讲解后明白(C) 十、教学反思

  1、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各种学生实验,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2、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学习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应引导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01-21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10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10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8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8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21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21

实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1-21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