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4 17:14:27 教案 我要投稿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导言: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怎样了解一天当中的天气情况呢?(天气预报)的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识别天气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怎么办?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简便易行的看云识天气。

2.释题:看—观察;识—识别。连起来就是说:观察云能够识别天气变化。

想不想知道怎样看云识天气?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下面老师出示一张幻灯片,看一看上面的字是否认识?是不是会读?是否懂其意思。 1.字词: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放课文朗读音频)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思考题,来听一段课文的朗读音频。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哪句话能概括云和天气的关系?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第 1 页 共 1 页

2、本文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晕 华 虹 霞

四、归纳段意,理清脉络 1、本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从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3、第3、4、5三个语段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本文整体上采用的是什么结构?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总——分——总

五、课堂总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总说“云是天气的?招牌?”,然后从形态、光彩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总结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六、作业布置

1、运用所学的知识,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的准确。

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上学习了本课,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文章第一段 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

第 2 页 共 2 页

姿态万千(形态) 变化无穷(特征) 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 3、本段说明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写有何好处?

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读者的想像和人们阅读的兴趣。 4、学生仿说

天上的月亮像……像……像……

5、“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薄云——晴朗

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

(二)具体研讨第2~6段 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1、课文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请同学们到课文当中找找看,这八种云都是什么样?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高层云——天气晴朗云彩简表

低层云——阴雨风雪云彩简表

第 3 页 共 3 页

(三)议一议: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八种云的? 一是云的形状,二是云的位置

2、看这八种云,识别的天气是怎样的呢?从中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位置越高的云预示天气越晴朗,位置越低的云预示天气越将下雨

(四)认一认

下面是各种不同的云图,根据我们刚刚学的知识,来看一看这些是什么云,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通过表格、图片,我们了解这八种云与天气的关系。根据这八种云的形态可推知天气变化,真是太方便了。除了观察云的形态预知天气变化之外,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云的.光彩简表

三、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1、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 ⑴打比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

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第 4 页 共 4 页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⑵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⑶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2、说明语言: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

(“往往”、“常常”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本文说明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很生动很形象,结合第3段文字的语言,各举出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第6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3、问题研究和拓展活动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的谚语。大家知道多少呢,说来听听。 1、炮台云,雨淋淋 2、棉花云,雨快临

3、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七、总结课文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总说“云是天气的?招牌?”,然后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从形态、光彩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总结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八、作业布置

1、运用所学的知识,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的准确。

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

第 5 页 共 5 页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选《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1-15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1-21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示例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7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3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6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501-2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