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案

时间:2021-11-08 16:26:28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案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本课所录入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耍弄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感知大意、紧扣语言,,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教益。

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 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文学史上有一部很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谁知道伊索是什么意思呢?(出示PPT)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家,传说曾经是一个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是儿童心目中的故事大王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初知大意。

1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指名回答三个故事是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2示PPT)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葡萄”在一起连读时,“葡”读轻声。出示生字词(课件、狐狸、葡萄、酸枣、慌忙、谎话、粪便、戒心)让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结合字形、组词。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到用巧记方法识字。

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话了。

PPT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 比较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虽然不一样,但却有相通的地方,看看谁先找出来。

2、交流:三句话都是为骗人而说的谎话。板书:说谎。

提示注意:谎与慌的字形。 课文中还有一个表示发慌的词语,是什么?惊慌失措。

4

回到课文去找找答案。

《狐狸和葡萄》

(1)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PPT课文第一自然段)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3)(PPT课文第二自然段)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3.看来狐狸是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4)(PPT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自我安慰??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5)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了。

(6)小结:

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写出寓意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了《狐狸和葡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寓言故事《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板书课题:《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二.新课

(1)齐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信他。

(2)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3)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PPT出示前后对比)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4)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交流:无聊、寻开心、恶作剧。

寻开心也好,无聊也罢,有时搞点恶作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次又一次采取这样的手段却是不对的。

(5)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6)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PPT)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C《蝉和狐狸》

(1)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认真读读《狐狸和蝉》这个故事,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PPT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

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你从这个故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案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6)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老弟,你怎么会上狐狸的当呢?难怪人们都说菜鸟呢!

哎哟,蝉老弟,我的肉都被狐狸骗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

四、总结全文

(1)三则寓言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默读比较这三则故事,它们在故事结构、人物角色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三篇课文后面都有共同点。

我发现每篇故事中,都有动物。主人公都是动物。 狐狸和狼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凶恶的家伙,狡猾的骗子。

你说狐狸和狼有没有什么优点?

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那你课后创作以他们为正面角色的寓言。

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有变化。

狐狸:回过头来,说一句话。

狼如果不来了。

写故事的时候,有变化,然后引起我们思考。

故事就是故事,写故事,就要有变化,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不能平铺直叙。 我发现每个课题里面都有一个和字,都是用什么和什么来比喻人和人的关系。

每个题目中都有动物的名字,而且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都是伊索寓言。

终于说了一句大实话。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

有些人无能为力??

一贯说谎的人??

一个聪明的人??

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揠苗助长、狐狸和乌鸦、农夫和蛇、鹬蚌相争。

想一想,像这类文章,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呢?

都有道理,都有趣,都好玩,这个故事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

写出两则寓意。在写几个寓言故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案】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 教案03-07

读《伊索寓言》教案01-21

《伊索寓言》教案设计06-24

《伊索寓言》教案设计08-31

伊索寓言作文08-06

读《伊索寓言》01-21

伊索寓言小学读后感09-17

小学伊索寓言读书笔记08-12

语文教案-《伊索寓言》两则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