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时间:2022-01-04 14:44: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语文教学名言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2、"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

  ——英国教育家 洛 克

  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4、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

  5、"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8、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9、"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10、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2、"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13、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

  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16、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17、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18、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19、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0、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2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2、"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

  ——英国教育家 洛 克

  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4、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

  5、"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8、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9、"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10、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2、"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13、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

  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16、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17、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18、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19、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0、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2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2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经典名言名句07-12

教育教学的读书名言01-01

语文教师教育名言07-16

英语教育教学名言07-16

语文教育的教学总结10-20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反思01-11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09-05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01-20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