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06 12:29: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1

  《灰雀》这篇课文已经上完很长时间了,可我的脑海中仍会不断浮现出“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些词语。同样8班的孩子在这堂课上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教学《灰雀》一文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问题不能太多,以免学生记不住,于是在设计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1、列宁十分喜爱灰雀,从哪可以看出来?

  2、男孩为什么不敢讲,从哪可以看出来?这样,问题很集中,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目标十分明确,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列宁爱灰雀,不仅仅体现在对灰雀美丽的外型描写,从灰雀失踪后列宁着急、担忧地到处寻找以及和男孩的对话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语理解、换词、删词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这一部分是孩子们很好理解的。而后面男孩为什么不敢讲,他心理的变化过程是比较难教学的一部分。于是我紧紧抓住“从哪可以看出男孩为什么不敢讲?”来展开教学,男孩说话的吞吞吐吐到后来肯定地回答列宁“一定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一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他意识到自己过错并打算弥补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男孩所说的三句话来体会男孩的心理,着重训练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学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就比较流畅。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明知灰雀不会讲话为什么不问男孩子而要问灰雀昨天去哪了?”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还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列宁爱灰雀但更爱男孩的情感。

  整堂课下来,预设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学生表现特别好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但是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不少。对于朗读训练还要更加落实,训练一定要有梯度,同时因为紧张在教学过程中落掉了一个问题没解决,之后想起再补上就出现了问的问题比较突兀的情况。这一切都得感谢组里同伴的评课,让我及时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只要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2

  通过施教本堂课后,我觉得对于本文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可以说,琅琅的书声是阅读教学的畅想曲。《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去起到了较大的效果。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时的教学中,在研读小男孩的话时,当有两位学生说到灰雀被小男孩抓走后,我设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可一开始他不是说没看见吗,到底他有没有说实话,让我们来当回小侦探,仔细地从他的动作神态及所说的话中侦探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自由发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三、抓住人物言行,体验人物内心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为此,通过了抓人物言行,体验人物内心这一渠道,来让学生明其意知其味,无非是一种好的方法。

  但在具体实施时,我却出现了困惑,如在研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时,我想让学生感悟列宁诱导小男孩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心理过程,我先试问学生,列宁真的是在自言自语吗?他在说给谁听?又在暗示什么?让学生把列宁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同时以“我们读懂了,我想,小男孩他一定也听懂了列宁的话”为由,让学生说说小男孩听了列宁的话又会怎么想。

  抓住了小男孩后来说的两句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和“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两句话,从两人的言行中体验人物内心,了解了小男孩从开始的说话支支吾吾,到后来的决心越来越大,改正错误的历程。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不深,不能很好的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这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遗憾,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文本,确实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四、说写结合,培养创新。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说不写,光说不练,流于口头表达,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将积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读写来熟悉这些优美的词句,由情感认识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标,小学生认知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有限,必须把语言积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在本文中,了解小男孩心理历程的转变是本堂课的一个关键,从小男孩的一开始不说实话,到听了列宁的话之后的矛盾心理,直至最后被列宁的真爱所感染,决心放了灰雀,小男孩的这一心理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迂回曲折的,这其中必定是一个充满着挣扎的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利用这一空白点,拓展了学生的写话训练。

  上次课上由于时间关系,我未来得及让学生些,课后我让学生写了一下呢,发现学生同样是不能深入的写,可能是跟课堂上教师引导地不够深入有一定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以上是我对所上的《灰雀》一课的一些反思。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3

  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忐忑。

  课上,首先认识了几只灰雀,学生在朗读描述灰雀的句子后感受到灰雀活泼,健康,惹人喜爱。我问:“如果你看到这么可爱漂亮的灰雀,会怎么对待它呢?”有的说:“逗他玩,给他食物吃,天天来看它,听它歌唱。”“还给它们做一个木房子”有的说“想把它捉回家,在家里好好地养着,可以随时看到它。”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在这里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说法做出评价,而是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而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找遍了周围的树林的,却没找到,这时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向他询问见过灰雀没有,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我让学生表演读这句话,并提示性地设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他说了两个‘没’,还打吞(吞吞吐吐,不连贯)。”我进而发问:“为什么吞吞吐吐呢?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呢?”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心里有鬼,犯错误了。而列宁注意到这一点了没有呢?这时孩子们有的说注意到了,有的说列宁没注意到,争论不休。

  我提醒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列宁的故事,他们马上联系《蜜蜂引路》这一课,认识到列宁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一定注意到了男孩的这一个细节表现,由此推测出列宁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小男孩知道灰雀的去向。接着读列宁的话,猜想列宁真的认为灰雀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吗?学生马上反驳说:“不是的,因为老师在前面介绍过灰雀适合在这里生活,它就不会被冻死”“再说列宁每天都来看灰雀,还给它们食物,它们也就喜欢住在这里,不会随便飞走的。”“对呀,昨天都还欢蹦乱跳的,今天怎么会突然冻死了呢?再说就算是突然死了,也应该有尸体呀,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所以我觉得不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列宁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我认识为他后面的自言自语也并不是真正只对自己说,他也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是想表明自己很为灰雀担心。”我觉得孩子们越来越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了,而且还注意抓住人物惯有的特点来思考。我惊叹于孩子们思维的细致,我为先前的担心感到多余。

  我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灰雀去哪儿了?”马上有学生抢着说:“是被小男孩捉走了!”我反问:“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这么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是从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看出来的。如果不是他捉走的,怎么会这么肯定地说会回来,而且知道还活着。”“还有,就是列宁问他:‘会飞回来?’他又很肯定地说了一次‘一定会飞回来’可以看出就是他捉的”“最后说‘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说明小男孩说的是真的,而且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就知道了跟他有关,是他捉走的,而不是别人捉走了他要回来的”。我追问道:“小男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列宁灰雀的去向呢?”“因为他开始已经说自己不知道了,现在不好说明白了。就只好用行动来表示(放回灰雀)”。

  我觉得学生已经读懂课文了,于是引向认识道理上。“那么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吗?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因为他看到灰雀已经回到了树上。”“但列宁没有追问小男孩,因为他看到灰雀还是欢蹦乱跳的,说明小男孩可能也是太喜欢灰雀了才捉的,并没有伤害它”。“他还看到小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错误了,没必要再说他了。”

  这时候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课文,他们读得可带劲儿了,感情处理也很到位。

  最后,我问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列宁“因为他爱鸟。”“他会教育小孩子,不是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喜欢小男孩:“他有错就改,很勇敢”“他也喜欢小鸟”。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问:“小男孩错在哪里?”“他不该捉走小鸟”“小鸟在树上才最快乐,书上说它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对,喜欢小动物就要让它自由地生活。捉回家了,虽然也给了它好吃的,但没伴儿了它就不快乐了,他不能到处飞了,就不自由了。”我被孩子们感动了,我想,不用我多说,他们已经明白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所有道理,而且这一次不是我告诉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感悟到的。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4

  1、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师生一起交流读后的感想、收获、疑问时,孩子们的表现很好,他们在读了课文后,确实有话想说,而且发言很积极。在众多的发言中,有些对于课文还不太懂,有的已经读懂了,层次不同。像庄铭杰、李世歌黄炜宁等同学,已经懂得是小男孩捉了灰雀。像董相位、梁炜等同学甚至提出问题:灰雀到底哪去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这样一个差别。

  2、在理清课文条理时,花了很长时间,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我让他们找:列宁找灰雀的部分、列宁看灰雀喂灰雀的部分、列宁问灰雀的部分,他们只是从句子中找,不懂得找到相关的自然段。以后,对于层次分明的课文,一定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3、学习重点段时,我想引导学生明白男孩的思想有一个变化过程,而这变化过程正是由列宁的爱鸟的情感使男孩受到感动而引起的。但这样理性的问题,孩子找不到,也不爱找。如果把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都打在屏幕上,就会吸引学生进行思考,而且,一目了然。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5

  “教起于思,开而弗达。学起于悦,活而有序。”这是我作为坪洲的新老师,开学一周多后在年级组各位热心帮助下连续备公开课《爬天都峰》、《灰雀》,执教《灰雀》,被校长、教研员、各位热心的同仁指点评课以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作为坪洲的教风、学风,张校长真是智慧的!

  我不得不承认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离我们课堂预期的设想真的还很远,在设计时我是想得太多了,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孩子,正如占芳老师说的,可能越简单反而效果越好。唐老师也说:阅读教学不能急,提倡“大问题”教学,讲究提问的艺术,要适度、适时、适量,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

  《灰雀》一课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我们三年级组集体备课,设计《灰雀》一课教学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执教过程我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借鉴开放式阅读教学方法,希望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质疑问题,例如:读了男孩的几句话,你能发现什么?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3-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

  (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对话,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

  (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不问男孩,问灰雀呢?)课文学到最后,入境入情了,问你想对列宁或者男孩或者是灰雀说点什么,写一写。让学生在开放思维中,自主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以课文3—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以读为本,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安排在最后的“写”,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了本课的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而且通过动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虽然努力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引导,虽然设计了多元解读,读写结合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是我把握学情不够准确,研读教材还很肤浅,思维也不开阔,唐教授的“阅读教学不能急,提问不可碎”简直一语中的。虽然阅读教学是见仁见智,千人千面的,但是面面俱到、一百个不放心似的,也确实是束缚了思维。正像张校说的我还是开放式教育的门外汉,纵有千百客观理由,我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坪洲开放式的新人,我必须重头开始,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但愿今天一“灰”而过,明日也能欢呼“雀”跃!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灰雀教学反思01-13

《灰雀》教学反思01-01

《灰雀》教学反思12-01

灰雀教学反思10-09

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02-10

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02-10

灰雀教学反思范文01-01

《灰雀》教学反思范文01-19

灰雀教学反思(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