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时间:2021-09-14 11:10: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这次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会逐渐的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

  通过学习研究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极限思想等等。

  例如,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把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呈现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而,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化归思想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是一个通过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够形成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初步学会大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自我评判和调控。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初步学会对已有知识经验质疑和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算法多样化、思考问题的策略化)。初步掌握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类比、归纳多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利用图表整理数据,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抓住现实生活的本质,进行数学抽象与概括的经历与经验。懂得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以及转化的思维策略。

  二、重视过程、贯穿始终

  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突出重点。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整体性的,包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整体性的,包括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三、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数学的感悟、数学的直观。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都是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思考、抽象、预测、推理、反思等过程,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并能积累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去。这些经验是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在“做”中获得的。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需要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中积累起来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同学交流等过程中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

  2、设计有效地数学活动

  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这是设计有效地数学活动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让老师装内容的空容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及学习的活动经验会对数学活动产生影响。

  什么才是“有效的数学活动?”很容易造成的错觉就是,“活动”就要动手实践、就要合作、就要小组讨论,其实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活动本身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数学活动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到底要不要动手实践、要不要小组合作、要不要同学交流都是形式上的保证,如何能够通过这项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理解,对数学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都是很好的数学活动,有时,一道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也是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地数学活动”。例如,在实际情境中——加油站,进行量的分析,寻找有用的函数关系;犹如,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可以设计出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猜测、验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认识函数、认识“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而是通过这样的过程,积累如何去发现、如何去研究的经验。

  3、“综合与实践活动”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活动可以是一项统计调查、也可以设计一种春游方案,也可以是论证与探究数学的结论,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在学习“统计”这一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分小组开展一项统计调查活动。要完成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学生需要制定调查方案,包括如何确定调查问题、如何编制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得到统计结论并对统计结论进行解释等问题。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的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统计调查活动,才能体会到统计结论会受到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统计活动是一个逐渐改进和完善,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通过参加这些统计活动,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的统计观念。

  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数学学习中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占有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标准》的一个特色。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五、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学生的智力发展会有差异,情感态度的发展也会有差异。数学教学不但应该关注全体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应该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数学不应成为一个筛子,将所谓“不聪明”的学生淘汰,将“聪明”的学生留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每一个身心发育正常的学生都应该能够学好数学。

  数学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下面的现象: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探索中,一部分反应较快或者预习较好的学生,很快就正确回答了问题,从而左右了课程进度,使许多同学失缺了本来可以得到的成功的体验,并且可能打击了不少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在师生互动中顾及大多数学生,让更多的同学有发言的机会,应该及时发现那些实际上尚未搞懂的学生,让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的同学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这不仅是为了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为了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对于学得较差的学生,要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个别辅导,要更多地与他们接触,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启发的层次,逐步地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带领他们一点一滴地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学懂学会,迅速赶上来。

  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生,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发展,一方面用恰当的词语表扬他们,一方面鼓励他们帮助那些尚有困惑的同学;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向他们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进行个性化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就是通过教师的多方努力,不是仅仅让一部分学生,而是要让全体学生的情感态度都向正面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文01-23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2-2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2-2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3

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11-0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1-19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01-2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2-0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