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

时间:2021-09-01 19:34:57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

何谓审题?审题是认真审阅、深入了解命题意图的意思。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所谓“成败得失,缘自审题”,绝非妄语。审题一旦失误,便是原则性的和全局性的错误。其实,考生完全可以在高考作文的审题上,做得从容些。直白地说,高考作文的审题就是一个“闻香识花”的认识过程。

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

很长一段时间,高考作文命题在力避“宿构”的同时,总想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试图在审题上不致为难学生,但又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由是,早几年,淡化审题的话题作文应运而生,且“话题”多从寓言中来;稍后,有所反思,强化审题的导语作文开始置换话题作文;2007年命题作文重获青睐,很有些大行其道。题型变化带来了审题的强化。审题既然无可回避,“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们就有理由做得从容些。

审题,说到底,它是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等。有鉴于此,命题层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多少淡化了审题的话题作文,在近几年多个省市的命题(包括湖南卷)中会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之一。

“闻香识花”,先看看早几年的话题作文,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心灵的选择”为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时我们至少要注意三点:其一,话题前的故事——登山者的选择,是重大到关乎生死的;其二,故事后的提示——登山者的选择,是常人能够遇到、见到、听到的;其三,提示中的限制——登山者的选择,是足以震撼人之“心灵”的。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心灵的选择”必须区别于一般的选择:它不是生活中生与死事件的简单复制,而是道德层面上的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的权衡与较量。其选择,必须能够摒弃邪恶,回归美好;震撼灵魂,开启良知。审题之初,就必须对应原话题,登山者的故事——花之香;又不必将雪山上的救人简单迁移为各种各样的救人,而要扣住“心灵的选择”——花之识。

再看看近几年的命题作文,以2007年高考湖南卷“诗意地生活”为例: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2007年的湖南卷命题“诗意地生活”,看似简单却用心良苦。“闻香”的关键在“诗意地”三字。“诗意”,即像诗表现的给人以美感的情趣和意境;而“地”区别于“的”,强调的是生活的状态、过程。进一步“识花”,湖南卷似乎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向“新课标”的作文教学要求靠拢。它要求考生不回避现实,将社会的观察、生活的发现、人生的态度、生存的方式、生命的取向等,以探究的意味、思悟的笔触,直接表现出来,这种导向是耐人寻味的。

有人闻香而花不识,如是评说,“湖南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是给精神贵族挟带私货”,“农村的孩子背负着多重压力,气都喘不过来,甭说‘诗意’”,“这无疑是逼考生说假话”。“诗意”所指意义的广泛性,可以涵盖诸如生活发现、人生态度、生存方式、生命质量、精神世界等。所谓“境由心生”,生活的“诗意”有无,在乎内心,并不因贫困而不存。当然,在“诗意地生活”的引导下,我们很难去表现痛苦、灾难,甚至有可能将痛苦美化,这是该命题的局限。但无论怎样命题,只要防范“宿构”,其范囿就在所难免。 

高考作文的审题,如上期所述是一个“闻香识花”的认识过程。实际上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往往不懂得审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举一反三地闻 “此香”,以求“识花”。每每落入这样那样的审题陷阱,造成黑色的审题。黑色的审题之一是粗解题目,未曾深究命题意图已走笔如飞,结果是浅尝辄止。之二是套用宿构,写过相似的作文,先就欣喜莫名,掐头去尾地照搬,于题目及其要求视而不见,弄成了穿靴戴帽。之三是押猜题意,一般地自设陷阱,动笔之初已陷入灭顶之灾,造成了另起炉灶。之四是观点缺失,对不同形式的作文题目,没有深入推敲,勉强解题作文,结果言不由衷。

审题的失误,归根到底,是认识水平的狭隘甚至低下所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闻香识花”的审题手段,其实是一段时间训练的结果。无庸讳言,日常习作当然有别于考场作文,它多是标题早拟、内容已知、结构既定的“依调弹唱”,行文不致偏离题意,基本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为有宽松的写作条件和写作便利,作者独立审题的认识能力,并没有受到严格意义的挑战。平常即便有种种考试,多因设题本身的局限,而不具备提升认知的价值,也就难以在“闻香识花”上做到闲庭信步。

考场上,不少考生会视高考审题为畏途,进而对所提供的材料、要求甚至题目视而不见,这只是表象,内里是不明审题的窍要。实际上,考场里没有难审的题,只有被蒙的眼。问题在于我们备考是否充足。

在考场上,如何快速地完成“闻香识花”的审题过程呢?审题技法主要有三种。

一、“此香采花”法。考场作文总有一个范围,范围内多有众芳斗艳的时候。比如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因人而异,有“美丽地”“浪漫地”“达观地”“进取地”等的解读,只要吻合“诗意地”就好;写“美丽地”,可有“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等的取舍;写“人与自然”,可有关于山、水、园、树……的故事。只要认定“此香”,就可专采“此花”,于原题寻得一个小的写作角度,将作文的范围加以缩小或限制。单刀直进,放纵文思以自由驰骋,不泛泛而谈,不顾左右而言他。

二、“比香识花”法。熟谙审题技巧的考生,不难理解,同题作文原是能百花齐放的。于是,就有了比较选择一说。手持两朵花,或红玫瑰、或白玫瑰,有所选择总比不选择要好。在读作文题的时候形成两套写作方案,比较其优劣,这样做看似费时,其实很有必要。有比较才有鉴别,看哪个更吻合命题意图以作取舍。方案有别,则走向不同。审题时,还要视自己所握有的材料、感悟的'程度等来权衡定夺。平时有意加强了这种取舍的训练,临考时是能够得心应手的。

三、“辨香挑花”法。考场作文有题目、材料、要求等,其表述是唯一的、不变的;而审题则是多元的、可变的。俗人采花,品格既低,其香也俗;雅士拈花,心胸既广,其香也雅。花香既有俗雅之分,采花时,应学会挑选,高看一等,使自己的作文思想之花更见清洁美好,不同凡俗。说明白点,就是将作文主旨表现得更为深刻些。最忌陈词滥调,喋喋不休地说着人人都会说的事,絮着人人都会絮的话,评着人人都会评的理。

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考场内切合题意的审题,必须有考场外积极的备考来做支撑。这里还提出三个思考。

思考一、明眼观题时,你调动了你的积累吗?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讲的就是写作的积累功夫。如果我们平时加强了语言、素材等的积累,考场作文审题,其胜券在握的机率就要大得多。厚积方可薄发,见多自能识广,这样的道理,是能说服人的。

思考二、动手写作前,你开启了你的联想吗?“蝶舞花前,拈花一笑”,这是一个需要定力的境界。审题时,联想、想象的闸门已然打开,阅读的感受与生活的体验,如群蝶舞花。这时,千万不能万象沓来而心无主持。要做到收发有度、取舍中矩。

思考三、用心思考后,你确立了你的思想吗?“空谷幽兰,芬芳先守。”无论作文题型怎样变化,我自独守一定之规。审题始终持守三个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当代青年的人格塑造。

循径探幽,闻香识花,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阅历,读懂、看穿作文的命题,从沸腾的大社会和奇妙的大自然里,获得灵感,做好审题。

【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感情”点滴谈01-15

高考作文“内容”点滴谈02-16

高考作文“立意”点滴谈02-16

高考作文“感情”点滴谈02-16

]「作文 审题」高考作文审题教案(一)03-01

]「作文 审题」高考作文审题教案(二03-01

高考作文审题攻略01-15

安徽高考作文审题01-13

高考作文怎么审题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