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政协委员批“取消文理分科” 一考定终身须打破

时间:2021-11-01 08:30:04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政协委员批“取消文理分科” 一考定终身须打破

   

    高端访谈

  访谈对象: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在北京接受本报特派记者采访时,他的谈话风格一如既往地犀利。

  高考不改革、教育结构不调整,“取消文理科”也是白讨论。

  大众应该更关注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该不该办,教育均衡远比取消文理分科重要。

  我崇尚真理,但并不是出风头、也不是乱说。 想想有道理的,一定要说。

  “一考定终身”必须打破

  记者:朱委员,您好。最近各大媒体都在关注“文理科是否应该取消”的话题,我们很想知道,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和关注高考改革的教育专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朱清时:其实,“取消文理科”是个很表面的问题,根本不值得大家去纠缠,而这个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却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这样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高考不改革、教育结构不调整,“取消文理科”也是白讨论。

  取消文理分科,我当然完全赞成。但是,现在高考还是“指挥棒”,高考决定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学生不按照这个模式学,就考不上大学,当然谈不上素质全面发展。只有真正推进高考改革、解决教育结构调整这些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应该怎样招生、文理分科这些浅表性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高考招生应当打破“一考定终身”,实现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统一计算,并统一标准。但这里面会涉及到诚信问题,中学不能作假,所以操作性还是以社会的诚信为背景,目前实施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我们的教育结构沿用的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教育模式,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专业分得特别细、分得特别早,培养人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其实人的成才与天赋、兴趣等因素都有关系,你让他去干不感兴趣的事情,那是不行的。在这方面,欧美教育体制更值得我们学习,中学不分科,大学专业划分也很“淡漠”。其实,教育体制改革好了,自然就取消文理分科了。

  大学生自信心应增强

  记者:40多年前您大学毕业后到青海一个铸造厂当修炉工,当年为什么这样选择?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难题,以您的经验对现今的大学毕业生有怎样的忠告和建议?

  朱清时: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由很多因素造成。1968年我从中国科大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天津的机会,去青海当了修炉工,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出乎意料,但我一生的机遇就是从青海开始的。

  那时我的自信心很强,认为自己做工人也能干得很好,哪怕在青海也不要紧。干修炉工又累又脏,每天晚上在运营了一天的脏、闷、热的炼铁炉里进行修补工作,很危险,但我干得很带劲。那一代的大学生很能吃苦,到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都能生活得很好。但现在的大学生自信心不够强,很多时候靠家庭、靠环境。如果今天的大学生能有这种自信,到农村、到西部、到边远地区的阻力就小多了。

  其实,生活从来不是直线的,往往人生中最大的机遇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的。能不能承受艰苦,有没有本事创业恰恰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在我看来,能忍受各种艰苦的人,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把事情做好。

  教育均衡方能治本

  记者:您今年准备了怎样的提案?您最关心什么问题?

  朱清时:今年,我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分组讨论会上将作为代表发言,重点为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意见,建议从教育体制上推进改革。其实,与取消文理分科相比,大众应该更关注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该不该办,教育均衡远比取消文理分科重要,建议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之类要逐步取消。

  记得我是1957年上的中学,当时上的并不是一所特别好的中学,可是这所中学却接连培养了两位院士。当时的学校都是就近招生,并没有现在的重点和非重点、名老师和非名老师之分,更没有择校费、借读费等等,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呈现相对均衡的分布。许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逐渐走向了一条不同的路,好老师、好学生越来越集中,学校收费越来越多,学生、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大学里,大多是城市、县城的学生,来自贫苦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扼杀了很多优秀农村青年学生的机会。这样发展下去,一方面会导致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公平,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民族创新能力下降,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机会进入展示的舞台。只有取消包括高校在内的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才平均分配。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教育不能折腾,所以我说教育最难。每个人都读过书,都教育过孩子,都认为自己对教育有话可说,可是能够读懂教育深层次的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却并不多。

  崇尚真理,但不出风头

  记者:去年9月,您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位子上“光荣退休”后,读者一直非常关注您,您的近况如何?

  朱清时:我的天性是个搞科研的人。从当中国科大副校长开始,主要搞行政,一直到去年9月份正式卸任。现在除了全国政协委员,大多数头衔都退掉了,我觉得生活很清静。

  我被四川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是学校一个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近期,我正在做一个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利用海水养殖一种含油量较大的海藻,解决石油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这种海藻是一种新型生物能源,目前正在建一个大型的科研基地,我希望再为国家做点实事。另外,业余时间我还在从事自己喜欢的文物鉴定工作,现在还兼着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基地学术研究会主任。

  记者: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您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大家都觉得,您是一个敢讲话、敢讲实话的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朱清时:其实,也不是这样。我崇尚真理,但并不是出风头、也不是乱说。想想有道理的,一定要说。中国大学网记者:杨丹丹 夏丽霞 项磊 胡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