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的化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28 19:11:50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酸碱中和的化学教案设计

  篇一:参赛教案,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的化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材的编写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教材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所以,本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说明,这就更体现了其重要性。一方面为升入高一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得紧密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做准备。本课题简单介绍盐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盐的组成,又为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学习做铺垫。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法是本课题的一难点,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目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略微做了改进,增加了“硫酸”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我觉得这样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 从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3. 初步认识化学中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

  2. 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 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 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A.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B. 教学难点:能从微粒观角度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并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本课题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

  1. 引导探究活动教学法,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 创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生活法,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从我做起,关注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 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利于形象生动解释微观离子反应,突破难点。

  学法:

  根据本节的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让学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实验探究学习法,不仅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

  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铜固体、酚酞溶液

  蒸馏水

  篇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点滴板、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四、教学方法:

  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五、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学生活动:组间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和碱的反应有两个探究一个是和可溶性的碱溶液一个不溶性的碱反应。

  教师 :征求和暗示其它方案,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此过程的设计主要落在酸和减得通性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得到酸或碱存在的现象,则证明酸和碱反应了。

  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视频1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教师分析并【板书 】 学生仿写: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教师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视频2,使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

  ++-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

  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五〉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

  -

  +

  -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 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 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 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一、

  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 碱 ==== 盐 + 水

  +-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三、溶液酸碱度改变的方式:稀释或中和

  pH pH 7

  pH

  酸稀释

  酸中滴碱

  碱稀释

  碱中滴酸

  8.3 酸和碱的反应

【酸碱中和的化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酸碱中和滴定01-21

化学酸碱盐复习教案09-06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11-22

化学酸碱的同步练习题11-22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教案09-06

广泛应用的酸碱盐教案设计10-10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08-26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10-19

初中化学说课稿《中和反应》模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