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1-10-03 17:55:0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二年级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一、引入新课

  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

  2+3+6 5+5+5 9+1+2 2+2+2+2 4+4+4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现在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

  (1)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

  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

  (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出示第2页的例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

  (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问题。(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

  板书: 2 4 = 8

  4 2 = 8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读写乘法算式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连系实际

  谈话:在完成了上面的题目后,我们已经冲刺到智慧宝塔的最高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庆祝一下,好吧。

  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六、总结

  课前思考1:

  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设计时,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给出的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算式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很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连加算式中加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情况,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例题1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

  教学例题2时,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不难,在学生再次注意到加法算式是4个2连加后,继续增加电脑的台数,如果是5个2相加呢?6个2相加呢?10个2相加呢?5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这时写加法算式多麻烦啊!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计算电脑的数量呢?应到学生思考得出用乘法表示。这样既可以引出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还可以得出乘法的读写等。

  课前思考2:

  加法是旧知识,通过观察加法算式的不同导入到乘法的学习是在旧知识上的迁移。利用旧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本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基于此。

  教学中要抓住几个几,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感到,连加的次数越多,计算所花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产生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另外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多让孩子说和做,要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思考3:

  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课后反思1:

  1、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因此很难体会到乘法计算的简便。如果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如流行般转瞬即逝,不会有强烈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电脑一例的拓展提问,使得学生强烈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也初步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多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2: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 操作体验 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3: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学习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已有认识,并突出相同数的连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相加,再通过增加电脑的台数,来列加法算式,让其体会出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对于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进一步完善对乘法的认识。

  课中参插的练习让学生从直观中体会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积,进一步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冲动或愿望,继而探索新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在练习连加的时候发现有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从而引入几个几的概念。继而把几个几写成加法算式的过程中发现个数多写成加法就比较麻烦,从而产生用新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即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新课程要求孩子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乘法的出现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出现的,因此也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内需,而学习乘法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学中孩子从图到加法算式,再到乘法算式,又从乘法算式追溯到加法甚至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是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年级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乘法教案设计04-09

《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10-09

认识乘法的教案设计10-0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10-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教案设计10-09

认识乘法01-21

乘法初步认识01-21

乘法的初步认识01-21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