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6-12 15:22:12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主题图、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3、巩固练习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四)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呢?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

  二、教学目标:

  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

  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

  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

  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熟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在上个周末,蓓蕾小学一(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假日小队。(板书课题:假日小队)那天,华老师也去参加了,还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你想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华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张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吧!

  〔说明:以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走进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1.谈话:蓓蕾小学的假日小队究竟开展了哪些活动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学生看图后发现:有表演节目、给小树苗浇水、拍照

  2.走进表演节目情境。(贴出表演节目的图片)

  提问:(1)图画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么节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朋友在唱歌。可以提出问题: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

  (2)从图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你是怎么知道唱歌的人数是15的?(数出来的,5个5个数的)这位同学真棒,5个5个数出了唱歌的人数,数地又快又好。

  (3)你们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4)根据这幅图我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引导: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表演节目的情况呢?正当这个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找到了主持人,他们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问:应该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呢?

  主持人说: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

  请你动脑筋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这是第19个节目,也就是说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后面还有4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要用加法计算。)

  3.走进给小树苗浇水和收集废电池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过渡:小朋友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校园也很美丽。你知道校园为什么会这样美丽?

  引导学生议论。

  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在给小树苗浇水,在收集废电池。)

  师:关于浇树活动,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解决呢?

  小组讨论后,独立列式计算。

  师:三个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许多废电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把算式写下来。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小组评议。

  3.走进拍照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师: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照相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要知道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必须知道什么?(必须知道剩下的胶卷有多少张。)

  (4)从图上找一找,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呢?(胶卷的包装盒上写明一卷胶卷有36张。)

  (5)剩下的胶卷每人照一张,够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可能有两种想法:

  ①3629=7,因为只剩下7张胶卷,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所以不够。

  ②29+9=38,因为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胶卷只有36张,所以不够。

  小结:假日小队的活动真是有趣极了。

  〔说明:以假日小队活动为主线,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谈话:如果我们班也要开展假日小队活动,你想开展什么活动?同桌相互说说。

  〔说明:再次联系学生身边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参加假日小队的活动,解决了许多校园里的数学问题,你们真是学习的小能手。其实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你们去发现、去解决。

  〔说明: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变化的量

  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例1。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2。

  出示例2,让学生先写出两天中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行使时间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看书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看黑板上的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自己选择比例,计算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你怎样判断的?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

  2.让学生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6=5:()0.8:()=1:自己填写后小组交流。

  完成练一练。

  自己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9篇06-09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03-25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03-22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03-18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03-13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03-12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03-05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五篇04-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五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