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

时间:2021-09-30 13:42:58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

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

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

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而对“三味书屋”部分,因其距学生的生活略

显遥远,可略学。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

可不涉及。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

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努力

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一、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 :(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

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

法。

    二、导入  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

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

风格特点作好铺垫。(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

    (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

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

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

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

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

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

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

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

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

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

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

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

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

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

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

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

动物,是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

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

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第二段是教学的

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限时背诵。

    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

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

“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板书)

    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

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

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