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09-02 15:06:1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九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数学教学计划合集九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 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 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xx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 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教材涉及的三项不同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对于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能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教材P114P115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的一般叙述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命题?命题有几部分组成?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依据课前预习的结果,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与思考中提到的三个概念,它们在叙述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2、在给某一事物下定义时,要抓住事物的。

  3、思考:你能说出学过的几个定义吗?进一步体会定义的一般形式。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命题必须是一个表示的语句,也就是说命题要么是肯定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事物。

  2、共同学习,思考:

  (1)在用如果,那么引领的命题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

  (2)像例1中的第(3)题这样概括比较精炼的命题,在寻找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为了表述的完整,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应该对内容加以适当的扩充。

  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条件:

  结论:

  (3)例1中的命题都是正确的吗?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总结:①命题二者如何区别?

  ②要说明一个命题的错误性,可以通过举的方法加以推翻。

  如: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三、训练提升:

  ①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若ab,bc,则a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若a2b2。,则a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1

  (3)若a∥c,b∥c,那么a∥b;.

  (4)1是质数;

  (5)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6)奇数一定是质数吗?

  (7)画一个半径是1cm的圆;

  (8)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2).选择题

  ①下面的句子,是定义的是():

  A.对顶角相等.B.锐角都小于钝角.

  C.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D.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

  ②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

  C.内错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

  ③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直角都相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五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两个班目前来看,优生少,学困生偏多整体水平不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敏捷、接受能力有明显障碍的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通过创设愉快的情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4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公式和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6、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担任六(1),六(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两班学生优秀生少,学困生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五、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六、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Xkb1。com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制定的依据

  随着高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际阶段,高一数学教学计划。本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以下三个:

  (1)二期课改的理念:一个为本、三类课程、三维目标

  (2)新数学课程标准(详见《广州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三本书:课本、教参、练习册

  (4)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分析

  高一(3)全班共52人,男生24人,女生28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54.1分,合格率为5%,优秀率为0%,低分率为56%。高一(4)全班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50.3分,合格率为3%,优秀率为0%,低分率为62%。

  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来看,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可以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

  1、有潜力;

  2、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存在的不足是:

  1、聪明有余,而努力不足;

  2、男生聪明,上课积极,但不够勤奋、踏实;女生认真,但上课效率不高,学得不够灵活。

  3、从期末统测来看,差生的比重大;

  4、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极差;

  5、平时学习不够用心,自觉,专心思考、钻研的时间太少;

  6、一些同学学习成绩起伏大,不稳定;

  7、一些好学生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思想放松,导致成绩退步;

  8、学习兴趣,动力,上进心不足。

  三、本学期力争达到的目标

  1、完成三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基础性课程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拓展性课程要适当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课程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习惯与品质。

  2、完成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3、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

  4、转化学困生,提高成绩。有些学生成绩总是上不去,以为不是块读数学的料,久而久之,产生放弃数学,讨厌数学的心理。由此,我在学习中,要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耐心指导,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其喜欢数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一手提高优秀率,一手减少不及格人数,力争班与班之间无明显差距。

  四、具体措施

  1、从期末统测来看,学困生的比重大,优秀率没有。为此要进行分层教学,学困生要注重基本题、常规题的反复操练,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好学生要避免无谓失分的情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高三。总而言之,学困生还是继续注重双基的训练,将做过,讲过的题目再反复操练。另外也不能忽略了高分学生的培养,给好学生布置一些有质量的课外题,定期查阅,批改,答疑。这样,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2、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切实落实教学目标,做到全面不遗漏,要以考纲为标准。另外,每节课要安排必要的练习时间,多安排随堂测试是有好处的。试题讲解时要突出方法,突出思考、分析过程,要暴露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概念、计算等方面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有针对性的矫正,补偿。不就题讲题,注意适当的变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积累解题经验,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订正,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

  3、从期末统测看学生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教师要通过平时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审题、数学建模的能力。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背景,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

  4、期末统测中选择题普遍得分不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选择题只有唯一答案,所以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合理、迅速、检验,要善于转化,避免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和“小题大做,舍近求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不良习惯。另外,由填空题的错误表达和解答题的计算粗心、考虑不全面而造成的无谓失分,导致了分数上不去和好学生考不出高分。所以,为保证得到该得的分数,要求必须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弄清概念,思考全面,正确表达。

  5、注重讲练结合。要多安排课堂练习,当堂检测。当日作业,周练,月考要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讲评。平时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适当题量,恰当难度,精选精练),规范书写,认真批改,及时讲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集,进行再认识)。坚决反对只练不讲,只讲不练。评讲中要针对学生的错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缺漏,发现问题要跟踪到题,跟踪到人。本次统测中许多试题平时讲过,练过,考过,但错误仍然很多,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五、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关爱学生,严格要求,用情实现师与生的沟通,用景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要追求最有效的训练,要清楚哪些学生需要哪些训练,切实注重部分学生的补差和提高,关注全体学生的学,基本教学要求要有效落实到位;

  3、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内容和方式要更新,有层次推进,多角度理解,反思总结,重视教与学的方式多样化;

  4、激发兴趣,重视过程教学,重视错误分析型学习;

  5、重视开放性、研究性问题的教学,关注主观评判性问题的学习,研究新题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其数学能力。

  6、结合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教参,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7、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加强课外辅导,利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答疑解惑、找学生谈话等等。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9、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的分析。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是最好的练习,每次都要做好分析,并指导学生纠错。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真正理解,过关。

  10、学生除配套练习册外,每人订一本《一课一练》作为补充练习,并要求每周写学习感悟与学习疑惑,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收集错题,每人在课本留白处做好课堂笔记。另外,我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与资料,进行习题精选与练习补充。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本学期一定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同时抓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规范,作业质量等细节问题,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力争消灭不及格,并使那些因无谓失分而导致分数起伏不定的学生能稳定下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优秀率。

  目前,我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还非常多,好在学生的学习势头保持良好。我和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将尽我们所能,力争在本学期能有所收获,更进一步。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结合二期课改,将“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积极开展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基础训练,但要避免“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突出方法,总结经验,采取变式训练,专题训练等多种方式。

  3、针对本学期三角公式多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学习支持材料,如公式默写表,公式背诵口诀,公式记忆方法,公式小卡片等。

  4、借助“TI图形计算器”强大的图形功能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5、利用“Bb”系统建设e课堂,建设网络学习包。

  6、写数学感悟或一周问题,与学生进行书面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给予学法指导。

  7、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分层补充课外练习。

  8、进行数学演讲,了解数学史,写写数学周记等,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兴趣。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不强,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并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课时安排:

  位置与方向……………………………………4课时左右

  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统计……………………………………………4课时左右

  年、月、日……………………………………3课时左右

  两位数乘两位数………………………………6课时左右

  面积………………………………………………。8课时左右

  小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总复习………………………………………………。。6课时左右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I这是指数函数在本章的位置。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

  指数函数模型在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测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Ⅱ.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概括指数函数典型特征,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建构指数函数的概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Ⅲ.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南京师大附中实验班学生。

  1。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学生已有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的直接经验。学生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较好,初步养成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需要对研究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好的归纳、猜想和推理能力。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1。 对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的认识。

  2。 自主选择底数不当导致归纳所得结论片面。

  突破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组织汇报交流活动,展现思维过程,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促进反思。

  3。对猜想进行适当地证明或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Ⅳ.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认识研究的目标与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落实在三个环节:

  (1)建构指数函数概念时,学生自主举例,归纳特征,并用符号表示,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完善概念。

  (2)探究指数函数图象特征与性质时,学生自选底数,开展自主研究,并通过汇报交流相互提升。

  (3)性质应用阶段,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从图形直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借助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特征,发现函数性质,进而猜想、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并适时应用函数解析式辅以必要的说明和证明。

  Ⅴ.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函数可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下面的例子吗?

  师:大家知道细胞分裂的规律吗?(出示情境问题)

  [情境问题1]某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如果细胞分裂x次,相应的细胞个数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情境问题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如果经过x年,该物质剩余的质量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得到解析式y=2x和y=0。84x。

  师:这样的函数你见过吗?是一次函数吗?二次函数?这样的函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问题1类似的函数,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否写成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指数函数的具体例子,感受指数函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典型特征,初步形成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初步得到y=ax这个形式后,引导学生关注底数的取值范围,完成概念建构。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后,关注x∈R时,y=ax是否始终有意义,因此规定a>0。a≠1并不是必须的,常函数在高等数学里是基本函数,也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能构成反函数,规定a≠1。此处不需对此解释,只要补充说“1的任何次方总是1,所以通常还规定a≠1”。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

  [教学预设]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例子——y=3x,y=0。5x…。如出现y=(-2)x最好,更便于引发对a的讨论,但一般不会出现。进而提出这类函数一般形式y=ax。

  Ⅵ.教后反思回顾

  一、对于指数函数概念的认识

  指数函数是一种函数模型,其基本特征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底数取值范围有规定,使得这一模型形式简单又不失本质。不必纠结于“y=22x是否为指数函数”,把重点放在概念的合理性的理解以及体会模型思想。

  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实际上,选择底数a的数据的大小和数量,需要对指数函数的性质有预判;从列表到作图的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指数函数单调性等性质;观察并归纳性质,既需要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模式,也应养成有序进行观察和归纳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所归纳的指数函数的性质,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教学要求进行证明或合理的说明。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初步体验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关于设计定位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学情下,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问题的提出可以分层次进行。另外,注意通过“你是怎么想的?”“你同意他的意见吗?为什么”等问话形式,促使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根据教导处具体工作安排,以新课程实验为核心工作,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优势:1教师工作面貌团结昂扬。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师群体团结奋进精神抖擞,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勤奋严谨乐于奉献蔚然成风,为本学期教学工作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2课程改革成效比较显著。初步形成了“学理念、说理念、用理念”的良好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努力引入研究型学习方式,力求做到三“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

  问题:1学生方面: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能力较差有待于提高。2教师方面:新课程理念难以走进课堂物化为可操作的教育行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效果之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张扬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教研活动形式呆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还有待思索和研究。

  三、具体措施

  (一)抓热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发继续加强"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研究与实验。通过下面措施促使新课程理念进行内化,并指导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1、学习阶段。

  a、外出学习。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学科培训、听课,并在回校后作幅射培训。

  b、组织学习。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对课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进一步。

  c、教师自学。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每位老师撰写学习心得并汇编成册。

  2、活动阶段。

  教师方面:

  a、通过“五优化”评比活动,促使新课程理念的物化。

  优秀数学教案评比(二月份)、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评比(三月份)、优秀数学课件评比(四月份)、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五月份)优秀数学论文评比(六月份)

  b、注重新课程理念运用,促使新课程理念的物化。

  备课做到:按新课30%的比例分别写好设计意图、每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教学后记等,使教师在每上一堂课中都努力的体现新的理念。

  教研活动时做到:上课教师的说课及听课教师的评课均要围绕新课程理念。

  实践活动中做到: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本学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次教学活动.例如数学实践活动、特色作业设计等活动,并及时做好小结工作。

  学生方面

  a、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四年级进行数学小故事、数学小幽默、数学名人名言搜集竞赛;(四月份上旬)

  四、六年级进行数学小报设计及数学小论文或数学小日记竞赛。(四月份下旬)

  b、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提高课外学习的能力

  结合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在班内组成组成若干数学活动小组,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分批完成各组的活动小课题(例如:菜篮子里的数学工程等)。或从城镇、农村;或从小孩、老人;或从街头、巷尾等不同的角度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同时也增强其合作、交流、探索学习的能力。

  3总结阶段。

  各项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提升积极撰写相应论文,不断积累。

  (二)抓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

  a、提高教研组计划的针对性:各组组长根据数学条线工作计划及上学期考试情况,制订本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努力目标并制定相应对策。

  b、追求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是落实教学工作、提高

  业务能力的杠杆。本学期将以教研组及学科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以课改研究为重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内容做到有中心(3—4次集体性备课、2—3次对比性上课、1—2选拔性说课、示范性评课)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研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具体安排详见《教研活动安排表》)

  c、提高集体备课的实用性:本学期开展集体性备课活动,改变教师编写教案流于形式和应付检查的状况,实行教研组备课,个人备课的备课模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将写教案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及提高教师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期初每个教研组对本册教材中各个单元确定一个典型课例,每个成员提前一周对同一教材分头精心备课,在此基础上交流并进行试上,再修改再上,修改完善后的教案在校园网上交流。发挥组内成员的集体智慧,从而使每位教师对不同类型课例都有一定的了解,真正意义上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校教研能力。

  2、抓学生作业质量。

  学生作业,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严格执行《华士实验小学部数学作业规范》,继续狠抓学生作业质量。在此基础上同时要求老师作业布置不仅精当而且有创意,批改及时、认真,并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重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

  3、关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a、举行数学教学年系列活动。20xx年定为我校的数学教学年,通过教学年活动系统的开展数学教学研究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数学氛围,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修养和学生的数学意识及数学素养。二月下旬举行开幕式。(详见《数学教学年活动方案》)

  b、建立数学听课日制度。自本学期起,每周三定为数学听课日,教师间可以无需预约的互相听课,通过这一举措促使每位教师每周均需精心准备一堂高质量的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c、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继续加强月考工作,健全月考制度。注重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注重教学过程性管理,提高每堂课教学质量。教导处将结合听课活动开展听、测、问、查等形式的教学质量调研活动。“听”即听随堂课,听课覆盖面要达到全校教师的85%以上;“测”即在听完课后及时对该班学生进行抽样检测其知识、技能当堂掌握情况,了解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问”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堂课的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查”即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每次检测后,教导处将与任课教师反馈教学调研情况,及时沟通探讨存在的问题,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评价,并通过校园网分析公示。

  ●做好“辅优补差”同步提高教学活动,抓中间促两头,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

  重视特长生的辅导,加大辅导的力度,努力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发展得更快,提高学科竞赛的质量。重点做好第一学段计算(四月中旬)、第二学段应用题(五月下旬)、三、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奥数训练活动。(四月上旬)。

  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健全后进生档案,制订辅优补差计划,提出转变措施,为其建立错题集,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阶段性进行测试,评选出进步之星并利用集体晨会全校表彰,让其体验成功喜悦,逐步增强自信。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本学期两个班级共加入16名插班生,总人数82人,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有10名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也较差。本学期首先还是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及复习,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1-13

数学教学计划02-28

数学教学计划06-30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1-1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1-11

有关数学的教学计划01-15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2-2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3-0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1-13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