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

时间:2021-09-09 15:27:34 创业实习 我要投稿

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

  春节是一次团聚。

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

  春节也是一次碰撞。

  碰撞的一边,是留不下的城市,碰撞的另一边,是回不去的家乡。

  今天的回乡故事来自于大学毕业后选择逆向而行的王胜。他归乡种地,不同的是在塑料大棚旁边,设立了自己的办公室;他自言没有亲身经历过夜色斑斓的都市生活,但担心被年轻人的市场抛弃;他在合肥买了房子,却一直将它空置了三年……

  这样的归乡故事,正在中国大地的角角落落被诉说着,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成为着故事的主角儿……

  这样的归乡故事里,藏着时下中国的模样。

  不同于毕业以后迫切涌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带着对泥土的记忆,王胜选择了逆向而行,从农村考学出来,又回到农村,做起了“新农人”。

  逆行是孤独的。一年365天,王胜几乎全部扎根在土地上,在合肥市区购买的房子已闲置了三年。

  “我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我的生活原本是不是应该有这些东西。”王胜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王胜与城市同龄人的生活出现了“裂痕”。城市的灯红酒绿,他不知道如何看待,是丰富还是浮躁,他没有答案。

  王胜说自己是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是传统农民。但他不否认农民的身份,归根结底还是农民。

  返乡

  土地上经营的一切都需要年终盘算,农民王胜挤出时间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

  年关将近,当城市青年结束一年的工作,收拾好行李与心情等待返乡的火车时,王胜却异常忙碌,他在土地上经营的一切都需要年终盘算。因此,约好的23号的采访,临时取消了,他连声说着抱歉,说第二天上午9点以后有时间,下午就又没时间了。

  2010年,在铜陵学院就读机电专业的王胜,本科毕业以后,没有和同学一样循着常规流程,投简历、应聘、面试,进入城市打工族的浪潮。在叔叔的劝说下,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长丰县的老家。

  中国的乡村正在发生巨变,王胜的家乡也裹挟其中。当农民计算田地的收成后,发现土地能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于是将土地撂荒或者出租,进入城市谋生。乡村空心化,呈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

  沿着206国道合肥段可以看见,原本农民守护的土地上,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厂房、白色的塑料大棚,繁忙的传统农业生产,正在逐渐被现代产业吞噬。

  “他的眼光比较长远,走南闯北,见识比较多,感觉农业是可以有一些作为的。”在叔叔的建议下,王胜和叔叔准备在家乡的土地上大干一场,由叔叔出资,王胜负责日常管理。

  “都是从农村考出去的,基本上家里面人都不会太同意的”。回农村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父母的希望并不相符。至于当时如何劝说父母,王胜说的轻描淡写,“我也是当父母的人了,父母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是向着我的”。

  挫折

  办公室西侧新建的塑料大棚内,堆放着一排一排的大蒜,是基地的会员预订的蔬菜

  在基地,水泥铺设的田间路面通往基地的每个塑料大棚,里面有莴苣、芹菜、西红柿等多个品种。办公室西侧新建的塑料大棚内,堆放着一排一排的大蒜,这些是基地的会员预订的.蔬菜。不出意外,这些蔬菜将会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

  六年的农村创业生活,王胜的皮肤黝黑,双手显得粗糙,充满了农活留下的印记。似乎只有脸上的近视眼镜,才能将他和普通的农民区别开来。

  创业初期并不容易,什么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在销售农产品的时节,王胜每天睡觉从来不超过4个小时。

  “每天几点,大家都知道我出现在哪里。”王胜回忆说,从凌晨开始,他便在批发市场卖菜,直到早晨7点半市场关闭。返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回到基地查看蔬菜的生长状况,给大棚通风。下午两三点,又开始收割蔬菜,结束后通常晚上八点,“实在困得不行就睡一会,就又去菜市场了。”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真正进入规模化经营,王胜还是交了“学费”。

  2011年,借助于高速公路的取土坑,土地租金相对便宜,王胜开始发展休闲垂钓。当时做的时候,村里面有人说,“你就得了吧,这乡村旮旯哪有人会进来”。不过,挫折出现了。发展休闲垂钓,就必须养鱼,由于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一塘死鱼漂了上来。

  疏离

  再往下,翻到大学的同学群,王胜说:“这里面的信息我基本上都是直接过滤……”

  “刚毕业那会同学打电话问工作情况,我说在家待着,同学都以为是在家待业。”当时王胜已经决定留在家乡当农民,只是没跟同学过多解释。

  王胜的选择偏离了常规路径,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毕业以后,王胜再也没有参加过班级聚会。即便开车15分钟就到,前两天在合肥的同学聚会又错过了。“聚会一般都在晚上,我一般都要忙到晚上。”

  “要去的话他们肯定欢迎”,王胜似乎看得很淡,现在不会因为某个人不在,他们就感觉到特别遗憾,这东西是不会的,“离开了谁地球照样转。”

  王胜手机上面有很多微信群,几乎都是与农业种植、乡村旅游相关的业务群。

  “这是合肥市做乡村旅游的,这个是安徽省青年创业协会的。这是长丰县整个做乡村旅游的,说白了,这些都是同行,我要关注他们在做什么。”递过手机,王胜对北青报记者一一介绍。

  “我只看对我有用的信息,对我没用的信息都是直接不看的。”再往下,翻阅到他的大学同学群时,他说:“这里面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直接过滤,我发完信息之后,啥也不管,有人艾特我再出来”。

  估价600万的生产基地和一旁的办公室

  估价600万的生产基地和一旁的办公室

  割裂

  王胜也开始着急了。年轻人很快就会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了,再不融入,就会被年轻人的市场抛弃

  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距离合肥市不到20公里,属于合肥市的近郊,交通十分便利。但至少在目前,20公里是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王胜和触手可及的城市生活似乎处在两个世界。

  通过家人的介绍,创业3年以后,王胜结婚了。面对突然的询问,王胜至少反应了有三秒钟的时间,才回忆起是“2013年10月31日”。

  王胜的夫人以前也是在市里上班,结婚后回到了生产基地帮忙。王胜说是把她骗了回来。“骗她说,我事业刚刚起步,你能不能陪我三年,三年之后,我们就回到合肥生活。”

  如今,三年的期限已过,王胜并没有兑现承诺,陪着夫人回到合肥生活。2013年购买的婚房两人几乎没有住过,“房子之前给我妹妹住过一段时间,现在放在那闲着。”

  一年365天,除了必要的外出培训,工作应酬以及政府会议等,私人方面的活动几乎没有。他不玩游戏,不打牌,也很少和同学朋友聚会。“我最多就是陪客户晚上必要的应酬,然后吃完饭我就回来了,没有其他的活动。”

  王胜坦言,他和同龄人的生活习惯其实是脱节的。“我的思维是跟得上的,只不过我的生活是脱节的”。

  “你们朋友之间聚聚会,晚上去唱唱歌,我关键没有这些生活啊”,王胜认为这是生活习惯问题,他摇了摇手机,在他的世界里,生活的丰富多彩多半是通过这个东西知道的。

  “真的,我不知道我的同龄人在城市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下班之后是在干吗。”王胜在铜陵市读了四年的大学,但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城市生活的过多洗礼,上大学的那时候他是宅男,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

  其实,王胜也在观察自己与身边同龄人的不同。“我和你说,现在特别像你们这样的人,有一个观念是改变不了的,就是迷恋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王胜举例说,他们销售团队的年轻人,在基地待不住,来到基地就要跑,“基地怎么呆啊,闷死了”。

  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生活,所以他不知道他的生活是不是原本应该有这些东西。“如果我经历过了,我可能会觉得缺失,我一点点都没有经历,我不知道有没有缺失,我不知道那种状态是什么样的状态。”

  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王胜暂时还没有答案。他借用电视上看到的一句话想要言明状态,抑或是安慰自己,“当你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你不会有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王胜也开始着急了。“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因为要去真正融入这个社会了”。王胜说,年轻人很快就会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了,如果再不融入的话,不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话,未来就会被年轻人的市场抛弃。

  不是因为自己,而是抱着了解客户的心态,王胜想去了解这个社会。

  憧憬

  “我不否认这个身份,因为我的确就是农民。”王胜对北青报记者说。

  王胜特别怀念土地上的旧时光,他还记得他和童年伙伴在哪条田埂上放牛,哪块田地里抓虾。

  最近一年,王胜看到家门口的这片土地,老是想到自己小时候,这块地是什么样子,他在地里干吗,王胜说,可惜他的绘画水平不高,“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特别想把小时候脑海中的土地给画下来。”

  带着对土地的怀念以及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王胜打从心底喜欢这个职业。王胜给自己的定义是“新农人”,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是传统农民。“我不否认这个身份,因为我的确就是农民。”在王胜的圈子里,有些人虽然在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对农民这个词比较介意,要是被称作是农民的话,会觉得不高兴。

  去年,有大公司要出资600万元收购他们的生产基地,王胜拒绝了。“现在还是放不下。”

【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农民工返乡创业02-10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盘点02-10

大学生返乡创业新闻12-14

大学生返乡创业致富01-09

返乡农民工证明12-07

返乡创业证明12-07

大学生返乡创业种玫瑰01-08

返乡农民工创业注意五大忌10-06

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精选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