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1-09-24 12:02:15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教育学论文

  一理解能力薄弱及其解决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教育学论文

  (一) 理解能力薄弱的表现

  理解能力薄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需要理解的地理知识, 在表达学习成果时不知从何谈起, 不能准确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成了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学生对地理学的两大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了解不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 对地理事物的感悟不深;二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 头脑中没有一幅活的地图, 因而也就不能把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解释其要义。

  (二) 理解能力薄弱的解决策略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层次分明的具有系列性的设问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该教学策略的基本操作要点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 找话题,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第二, 阅读地图与文字资料, 观察景观图片或模拟实验, 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 提出质疑, 深入探究, 理解原理。

  第四, 释疑讨论, 推理结论, 巩固练习。

  第五, 反馈实践, 验证提高。

  该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找话题与创设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提供的景观图片、阅读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三是教师要熟练把握课程标准, 将教材转变成学材, 使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与系列化, 将教学过程变为问题解决的过程。下面以“认识亚洲”为例加以说明。

  (三) 传统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策略中的讲授式完成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 阅读亚洲地形图, 学生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 师生共同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2. 在亚洲地图上找出长江、恒河、鄂毕河等主要河流名称, 指出它们注入的海洋。

  3. 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 找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师重点讲解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特点和成因。

  4.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填图练习和回答问题等方式表述自己的学习结果。课堂检测结果证明, 学生对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主要河流分布及水系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但对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说不清楚。

  (四) 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强调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 把教材变成重要的学材, 采用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 猜想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两幅学生熟悉的图片, 及长江三峡景观和黄河下游“地上河”景观;采用设问的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该话题上。你们谁能说出这两处景观是那条河上的?这两条河的流向有什么共同之处?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上来。进一步设问:除了长江和黄河之外, 亚洲还有哪些大河?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翻书查图, 大致找出了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等, 但对于河流的流向却是七说八不一, 找不出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通过“猜想质疑, 激发兴趣”这一环节, 使学生达到了发现问题, 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

  2. 仔细观察深入探究。

  亚洲各大河流流向各有不同, 它们的发源地有什么共同点吗?各大河中上游与下游相比, 地形有什么不同?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有何不同?教师提供一些景观图片, 如青藏高原雪山及藏民生活景观, 蒙古高原草原牧场景观, 印度风情景观, 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景观, 西伯利亚针叶林景观等, 以及相应的阅读资料。

  学生通过查阅亚洲地形图能够逐一找到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大河发源的地形区——青藏高原, 以及鄂毕河、黑龙江大河发源的地形区——蒙古高原;各大河中下游的地形区学生也很容易找到, 像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各大平原又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学生经过进一步观察与交流, 就能归纳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中部, 受地势影响, 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向四周分流, 并在各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冲积成面积广大的平原。

  3. 释疑讨论推理结论。

  既然不能从地形、河流等方面解释亚洲各大平原生产、生活特点的不同, 能不能换个角度从其它因素考虑, 比如气候因素等?学生通过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鄂库茨克、上海、孟买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气候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即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但适于针叶林生长, 因此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林业生产。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降水适中, 适合种稻米养鱼虾。恒河—印度河平原属热带季风气候, 旱、雨两季分明, 旱、涝灾害频发, 居民多从事种植业。

  4. 反馈实践验证结论。

  学生通过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 进一步验证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到了知识运用与知识延伸的目的, 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难于把握的拓展教学及其解决策略

  (一) 拓展教学难点在于“度”的把握

  地理教学中运用拓展式设问,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拓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拓展的“度”, 一直是教学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拓展学习成为可能, 也使课堂更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把握性, 这些都增加了拓展教学的难度。学生的思绪像鸟儿, 可以呼扇着翅膀在广袤的天地间翱翔, 教师要使孩子的思绪像被牵在手中的带线风筝, 随心所欲地收放。使其自由飞翔的同时, 又能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和思维, 使拓展教学有序、有质的进行。“放”和“收”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 但何时放?放到什么程度?如何收回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都需要教师在拓展设问、拓展教学的过程中在“度”上下工夫。

  (二) 拓展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1. 把握拓展设问的角度

  在进行拓展式设问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角度选的好, 教学效果就好, 角度新颖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我国的人口”就可从“作为一个独生子女, 你认为对自己的发展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切入点是学生自己, 能抓住学生的心, 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响、讨论和发言, 也就把孩子的思绪放了出去。

  2. 夯实拓展设问的基础

  拓展设问的问题, 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生活体验、或者是运用工具获得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放”就有了物质保证, 就国家的人口基本国策来说, 学生除了有生活的亲身体验外, 对其了解也有一定深度, 还可和自己的长辈进行多角度比较, 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其中。

  “独生子女”的问题看似简单, 但它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更深层次的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起到的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正面影响和引起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等负面影响”, 这里就有知识和能力迁移提升的过程, 所以, 在设置拓展式问题时还要注意, 有一定“难度”和“跨度”。

  拓展式设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兴趣, 拓展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体验学习的过程, 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为进一步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奠定基础, 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节奏, 是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上得到很好的体验, 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郭荣兵.中学地理教学, 以学生成长为本[J].教育现代化, 2016, (22) :294-296.

  [2]王森, 张胜前.20年来我国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世界的居民”一章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6, (24) :142-143.

  [3] 王娜.20年来我国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世界的居民”一章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6, (24) :144-148.

  [4]王亚南.如何科学地运用地理图像发展学生的智能[J].林区教学, 2006 (05) .

  [5]常根宝, 骆菊玲.新课标下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教育, 2004 (12) .

  [6]李瑞莲.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作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4) :68-69.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育论文12-12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研究论文11-30

浅论学习策略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论文12-11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12

如何开展初中地理的实践教学的教育学论文03-13

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1-06

浅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论文12-11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01-01

幼儿午睡入睡难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的论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