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探析

时间:2021-11-05 18:45: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社会资本理论探析

作者简介:彭春燕,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   摘要:社会资本是经济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它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提出,至9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热点和研究领城。本文主要探析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社会资本思想。   关键词:社会资本;主要思想   一、布迪厄的主要思想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这些资本也许会通过运用一个共同的名字(如家族的、班级的、部落的或学校的、党派的名字等)而在社会中得以体制化并得到保障,这些资本也可以通过一整套体制性的行为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交换中也就或多或少地真正地被以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因而也就被维持和巩固下来了。这种确定和维持是建立在牢不可破的物质的和象征的基础上的。”①据此,笔者认为布迪厄所说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在体制化的网络关系中的各种资源,它存在于正式的组织中,而非存在于非正式的组织中,其中的成员都可以获得该组织的社会资本所带来的声望、地位等资源且能得到稳定的保障。但笔者认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的涵义在有些方面不符合中国情况。例如他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体制化的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这就排除了个人先赋地位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而中国是一个讲究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重人情面子,遇事喜欢找关系,且在多数情况下先赋地位的社会关系即熟人关系更容易达成目标。这种熟人关系即中国式的社会资本就和布迪厄所说的社会资本不尽相同了。   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思想还包括他对三种资本类型的研究。他研究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与转化。认为“经济资本是最有效的资本形式,可以普通的、匿名的、适合各种用途的、可转换成金钱的形式,从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经济资本可以更轻易、更有效地被转换为象征资本(即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反之则不然,虽然象征资本最终可以被转换成经济资本,但这种转换较为复杂,不是即时性的,且带有一定的风险性”。②如“富二代”就是经济资本从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的表现。又如,富家子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经济资本的投资而获得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反过来再获得经济资本,而平民子弟则较难获得和转化这些资本。   二、科尔曼的主要思想   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从理论上对社会资本作了更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定义是:“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即为社会资本。它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③他还指出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同为资本的三种形态,区别是物质资本是有形的且有物质存在形式,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掌握的知识技能中,社会资本虽也是无形的,但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形成依赖于这种关系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笔者认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定义比较符合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社会资本概念,即社会人际网络关系。因为在他的定义里社会资本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社会就是非常注重运用人际关系来达到特定目的或目标,所以科尔曼的理论更适用于中国社会。此外,科尔曼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五种形式: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组织。关于社会资本的特征,他指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一般情况下,物质资本是私人物品,不存在次优投资,财产权保证物质资本的投资者获得资本利润,因此人们投资于物质资本的积极性始终没有降低。人力资本也同样,至少与学校有关的人力资本如此。但社会资本则不同,特定的社会结构使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得以存在,这种社会结构不仅使积极参与建立规范的人受益,而且使处于相应社会结构中的所有人受益”④。他还强调社会资本的不可转让性,即它难以被轻易地交换。综观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其在深化社会资本理论内涵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批判。如指责他的社会资本概念模糊,没有关注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等。笔者认为他强调社会资本不可转让的特性似乎不是很准确,至少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在中国社会里社会资本表现出明显的可转让性。如由财产转让,权力转让而出现的“富二代”、“官二代”,一个家庭的社会关系网随着老一代人的离世而转接给下一代,这都是社会资本可转让性的体现。   三、结语   社会资本理论从起源到发展,无论是经济学、政治学还是社会学都对其给予了极大关注,其理论内涵已经非常丰富了。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各学科都是从自己学科立场阐释该理论,即便同一学科,研究者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而且理论研究多,与之结合的经验研究少。此外,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社会中,社会资本理论对研究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它起源于国外,有些理论阐述不太符合中国实际。因此,研究者们要加强共识与合作,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展开本土化的经验研究,以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3]张广利,桂勇,《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J],《河北学刊》,2003.(03).   [4]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5.   注解   ①《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2.   ②《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18.   ③[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333.   ④[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347—348.

【社会资本理论探析】相关文章:

隐喻理论探析07-28

驾驶制动行为的理论探析08-01

认知策略迁移的理论探析07-16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建构07-02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集群发展研究07-03

智力理论中元认知成分探析09-05

智力内隐理论研究探析07-30

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探析07-04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探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