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谐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1-09-03 15:28: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城市和谐与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城市着重于三个关键领域,空间或区域的和谐,社会经济的和谐,以及环境的和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市和谐与区域协调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和谐与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

  建设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目标与动力,当代中国正进入一个以经济发展黄金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共存为重要特征的关键时期,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要带领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设好和谐城市。本文从和谐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出发,分析我国城市中的不和谐现象,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快和谐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

  和谐城市 城市化 协调发展

  自从有城市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扩散,人类文明的交融、变迁就开始了。进入21世纪后,城市的价值和其独特的魅力更加凸现,它已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等城市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而是渗透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构成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建设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目标与动力,当代中国正进入一个以经济发展黄金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共存为重要特征的关键时期,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设好和谐城市。

  一、和谐城市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所谓“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其中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包括经济、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社会四个大的组成部分。和谐城市,是指城市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整个城市处在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其具体构成要素如下:

  1.发达的经济水平是和谐城市的物质基础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经济落后就会导致生活资料匮乏,人们就会为了争取生活资料进行斗争,社会则会因此动荡不安,更无法奢谈和谐。另外,要消灭贫困、增加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增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环保水平等都需要城市以雄厚的资金加以支撑,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和谐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与优美的环境是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

  自然资源是城市生活资料、生产材料的源泉和经济布局的场所,对城市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要合理利用能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三大核心资源。而城市环境既是影响招商引资策略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指标,要实现经济活动主体与环境相适应、与环境的再生产能力相协调,以生态魅力城市为目标,建设生态城市。

  3.公平的社会秩序及发达的精神文明是和谐城市的内涵

  精神文明和社会秩序是衡量社会制度、系统、社会活动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虽然我国近些年在人民的基本权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先天禀赋、政策倾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在发展机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因素,精神文明的不够发达也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的和谐。

  二、我国城市中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呈现的超常规速度使城市的膨胀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脱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汇聚成“城市危机”,严重影响城市的和谐。主要表现如下:

  1.城市内部之间差距拉大

  在城市内部居住空间的分异尤为明显,贫富差距加大:重主要街区形象工程,轻街巷角落地区建设;重高档豪华建设,轻基层服务设施;三甲高级医院全部集中在城区中间,社区医院寥寥无几,社区卫生体系不健全;高档房闲置,低廉租房却无着落,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或建设严重滞后等等不和谐因素广泛存在。

  2.环境恶化,各种污染日益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让我国城市在环境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全国很多城市供水不足,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警戒线;饮用水源中包含大量污染物;多个城市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空气质量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空气污染引起大量的呼吸道疾病,烟尘、光化学烟雾、细小颗粒物等,经过一系列作用和反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城市中心噪声扰民。

  3.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是城市和谐的隐患

  目前,我国城市的弱势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群体和进城的农民工群体,城市的下岗职工一般年龄偏大,学历低,缺乏适应新工作的技能,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权利和社会保障,由于不能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诱发社会情绪,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4.城市规划和管理缺乏透明性和公众的参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城市征地拆迁、城区扩张以及人口管理等工作力度也在加大。有些城市规划屈从于开发商的利益,打着建设需要的旗号,动用国家权力强制拆迁;决策过程暗箱操作,不能很好协调政府及各行业各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不和谐,对同一事项不同部门重复规划,造成混乱。

  三、和谐城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不是独善其身,没有城市的协调发展,就没有区域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内部城市之间在区域和国际市场上恶性竞争,争夺资金、人才、资源;在流域内污染治理上互相推诿;在产业布局上恶性竞争,造成工业布点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形成不了规模经济,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所以,必须从区域的视角出发,从整体上统筹区域资源,化解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内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协调、资源分配、环境承载的合理布局,要进一步确定城市本身在区域内部的定位,建设好区际城市关系,与周边城市搞好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追求区域和谐。

  四、构建和谐城市的建议

  1.合理布局城市的产业结构,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水平决定了城市和谐的物质平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经济水平,只有工业强大,经济总量才能有质的提高,城市和谐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要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全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具有资源和传统优势、拥有区域发展特色的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力量;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力度,通过追加注入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按照城市工业发展布局,在重点区域推进产业集中发展,着力培育具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2.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城市发展体现在微观上,是要保证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发展必须解决好居民安居、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要加强就业体系建设,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体系,努力使就业和发展相协调;建设城市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手建立城乡大病救治体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解决城市低收入者子女就学问题,加快建设城市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配套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对城市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的'政策扶助力度,要扩大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比重。

  3.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同时建立先进的城市文化

  加强城市制度建设,积极妥善地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据宏观综合指标考核,尽量对资源的分配实现整体社会公平。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社会公平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激发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要关注城市文化导向的正确性文化的包容性,先进的文化与传统的文化和谐相处、共融共生。要挖掘地区文化的精髓,融合创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重视城市精神塑造、加大城市文明建设,还应大力宣传诚信理念,创造一个普遍诚信的社会环境。

  4.加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体系的建设,管理透明化、民主化

  在管理城市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城市的居民当作城市的主人。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采取措施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

  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加大力度打造服务型政府、创业型政府、学习型政府等政府新形象。加强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城市管理者和居住者一同建设城市家园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城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5.长远规划,统筹发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和谐发展之路

  和谐的城市规划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兼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认真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城市是一个兼具自然特征和人工特征的复合生态系统,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崇尚自然、追求循环的观念,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要探索将城市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城市发展的评估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关系。

  五、小结

  建设和谐城市就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紧紧围绕五个统筹,用综合的思维,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着眼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在城市发展中的利益关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创建为人民大众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各种利益、各种要素关系的和谐共生。

  要以人为本,将宏观上发展经济与微观上注重民生有机结合,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实现建设和谐城市的目标。既要调动一切力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又要保证人民享有城市发展成果,确保人民利益,才能促进城市和谐,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强.发展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根本途径[J].政工研究动态,2006.

  [2]顾文选,孙玉文.构建和谐城市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5,(3).

  [3]李宗植.构建和谐城市要反思城市化的历史经验[J].经济经纬,2005,(6).

  [4]史仕羽,张利宏.关于构建和谐城市形象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谷明利,柴访.和谐规划,和谐城市[J].商业经济,2007,(5).

  [6]韩瑞英.加快和谐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J].攀登,2006,(6).

  [7]马东辉,陈杰.探讨和谐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城市和谐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章:

广安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07-20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08-02

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11-04

山东省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08-01

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01-12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10-18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富裕和谐新金山07-23

城市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12-30

汽车产业与城市和谐发展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