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道德教化思想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08 17:56: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周易道德教化思想的研究论文

  一、道德教化内涵及《周易》概况

周易道德教化思想的研究论文

  (一)道德教化的内涵

  长期以来,道德教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领域的核心问题,从周王朝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到孔夫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的“三纲五常、格物致知”;从康熙帝的“尚德缓刑”,到清末改良派康有为提出的“以仁济天下”,历朝历代的士大夫和统治者们无一不把道德教化提升到维系政权兴衰的高度来认识,而这些士大夫和统治者所孜孜追求的,无非就是通过道德教化,能够使民众知耻辱、明善恶,从而达到稳定民心、巩固统治的作用。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对此曾一言以蔽之:“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将“教”释义为“上所施下所效也。”将“化”释义为“教行也”。这里所说的“上”,通常是指在社会地位和品行方面出众的人,包括统治者、社会名流和士大夫,道德教化的对象是普通民众,泛指对民众的感化和教育。道德教化的目的是将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灌输给普通民众,使民众在见微知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知善恶、明荣辱的效果。教化是一个包涵了伦理、道德、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庞大系统。道德教化的作用,一方面是达到个体上的精神情操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社会治理的强化。

  总的来说,道德教化是一个强调潜移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民众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并且将这种道德教育内化为了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以至于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都受到了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包括了施教者,即道德教化的主体;受教者,即道德教化的客体;以及道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即道德教化的介体。道德教化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的地位的差异,导致了整个道德教化系统性质的变化。

  (二)《易经》和《易传》

  《周易》是一部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典籍,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即《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古经》,《经》分上下两篇,总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均有卦名和卦辞,每卦又包含六爻,每一爻均有爻题和爻辞,共三百八十四爻。《易经》将自然界里日月星辰的更替和山川草木的变化“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并且将这些自然界的现象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表示出来,构成阴阳八卦的意象,然后通过观察这些阴阳八卦的意象,来推断和预测事物未来的趋势和走向,从而判断事物的凶吉征兆,最终达到“以天道明人事”的效果。并且根据逻辑将这些规律和法则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理论。《传》即《易传》,又被称为《易大传》,因为《传》包含有上下《彖传》、大小《象传》、上下《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个篇幅,因此也称为《十翼》。《易传》是关于《易经》最早的、最严密、最系统的注解。《易传》以儒家学说为其主要思想来源,同时吸收了百家思想的精华,通过对古经的注释和解经,并且在注解和解经的过程中加入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古经的理解,做到了与社会现实想结合,阐发了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原则,与古经一起构成了整个周易文化庞大的系统。

  《周易》相传是由文王、周公、孔子所创,并经历代众学者考究,包涵了上古历代先贤哲人的智慧精华,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它包括了我国古代社会、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管理、军事、法律、民俗、天文、五行、预测、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思想智慧结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形象地说明了《周易》是一个浩渺广阔的系统,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易》历经数千年的沧桑演变,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易》中所弘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成为历代士大夫们恪守的行为准则,《周易》中所讲究刚柔相济、阴阳易理的思维方式,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都被历代仁人志士一脉相承地薪火相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周易》 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思维方式,在古代普通民众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会采用占卜之术来预测事物的吉凶祸福,从而对未知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这种预测对人们最初认识世界起到了启蒙作用《。周易》反映了人们早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最朴素也最直观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精神,都能从中找到相应的解读,并且以《周易》古经作为研究的开端和源头活水,经由《易传》的诠释和解读,衍化出了最初的道德教化的思想体系。

  二、 《周易》道德教化思想体系

  (一)道德教化的目标

  由于周易经传成书的年代背景不同,“君子”和“圣人”在书中的表述和含义也不尽相同,在《易经》中关于“君子”仍是一个偏向中性的词汇,到了《易传》中“君子”一词被赋予了强烈的褒意色彩。而“圣人”一词在《易经》中并无直接的表述,在《易传》中对“圣人”的描述更进一步,更多地被描绘为一种与“君子”相比更“在位”的人,并且能够善于用自己的“位”为百姓谋福祉。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观念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以道德观念来分析和解释占卜的结果,无论是“君子”还是“圣人”,都将是否有道德作为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君子”和“圣人”也成了人们自身价值实现的目标,在朝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人们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趋于向善。即使是经过了自身的努力,却没有达到“君子”和“圣人”的高度,那么也能在社会中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在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易传》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如果加以梳理,大致可将“君子”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第二层次是要有高尚的品格;第三层次是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只有达到了这三个层次,才能在自己的社会定位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首先,“君子”的第一个层次是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这是对“君子”最基本的要求,《文言》中讲:“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说的意思是君子要有博学的知识,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且能够向更高领域的博学者去请教,以辨别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正确性,然后要有宽容的胸怀来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学问,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践行过程。

【周易道德教化思想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道德研究的教化论视野07-18

《周易》形上思想研究11-22

李存的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思想探析07-11

《周易》的富民思想07-24

墨子教化思想探析07-18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研究论文09-11

从中国传统教化思想评析当教育论文09-18

论《周易》的教育思想07-14

简论《周易》和谐思想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