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

时间:2021-09-09 09:55:5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育人工作角度出发,提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改革高校内部运作机制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入手,把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校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以规范、科学为目标,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端正心态,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全方位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当前,全国上下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高等院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仍不容乐观。这里固然有高校扩招后大批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如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开放地区;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结构不配套等客观因素,但究其主因,还是毕业生就业理念上的偏差造成的。如我校近年来每年刚过春节,用人单位在许多专业已无人可找,但毕业生的签约率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毕业生换了好几家单位却仍在高喊找不到单位。这种奇怪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是当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1大学生就业指导要与学校的教育改革紧密结合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面向社会办学,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这就要求学校能根据社会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20多年来在专科人才培养上是成功的,“一精多能”、“一主两辅”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专业设置和宁波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紧密结合更是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我校2003年对1800多名毕业生展开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7.72%的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有83.1%的毕业生对自身工作表示乐观,而在对12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有95.89%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直接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院校及时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并通过就业信息反馈,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设置等意见及时的提供给学校决策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1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建立一整套既符合社会需求,又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2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深化专业建设

  从目前就业形势看,高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摒弃重师资平衡轻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的盲目做法,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市场调研,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专业的设置,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在确认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后,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形成品牌。

  1.3要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质量是取胜的唯一保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我校作为刚升格的本科院校,更应注重学科建设,在相关领域成为权威和优势品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对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影响深远。我校机械、财会、市场营销、房屋建筑等专业在专科层次形成的学科品牌优势和高素质的毕业生,提高了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机率。

  1.4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创新创造能力

  社会对本、专科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专科层次强调应用、实践能力,而本科教育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全面的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塑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1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择业观念日趋实惠,部分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自我定位不够合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理念的转变,部分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过于注重把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缺乏对自身能力、知识结构、长远发展定位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盲目追逐经济效益,造成不必要的人才资源浪费。

  (2)片面强调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状,形成错误导向。我国现阶段大专以上学历者的总数还远远低于中等国家的水平。广大的西部地区,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求贤若渴,却少有人问津,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找一份谋生的工作不难,求一个理想的职业不容易。”

  (3)部分大学生就业中缺乏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不利于岗位成才。有些毕业生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又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有的甚至把选择的职业、单位作为跳板或作权宜之计,频繁“跳槽”,结果弄得身心疲惫却一事无成。

  (4)有些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较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待加强。刚参加择业时,自视极高,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一旦遭到失败或表现不被认可时,就灰心丧气,失去了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影响了就业效果。

  2.2拓宽内涵、贴近实际。发挥思想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顺利就业。

  (1)在就业指导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确立科学的择业期望值。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强大的动力源。我们要遵循人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开展人生理想和信念教育,并将理论教育转化为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要注意把握时代要求和大学生需要的结合点,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服从国家需要,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建功立业。

  (2)在就业指导中强化人格力量,突出“做人”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做人”的表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做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学会做人,不少毕业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视做人的根本。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人”都不行,还能做什么。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要突出“做人”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

  (3)在就业指导中突出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当前,在就业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在就业指导中要教育学生从等待工作机会到寻求工作机会,再到创造工作机会。

  (4)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岗位成才。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唯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贡献。

  (5)在就业指导中突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对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是一种基础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挫折也就在所难免,如不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很难应对社会竞争。因此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毕业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自强自立,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3以规范为目标。构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停留在对毕业生的择业技能指导上,缺乏对大学生职业人生的整体规划的指导和教育。有的虽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未列人教学计划,缺乏系统的教材和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因此,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规划,实现规划的有效模式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之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1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

  以本科四年为例,一年级学生,要以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为主,并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需要初步设计自我的职业发展方向。二年级则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今后择业的重要性,增强就业的压力和紧迫感、危机感。三年级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对工作领域的了解,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使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更加符合职业的需求。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则更具现实性,要围绕价值观引导、就业形势分析、政策咨询、面试技巧、信息服务等方面来进行,帮助毕业生在思想上、能力上做好就业的准备。

  3.2要建立专门的教学组织。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要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直接归属就业指导管理部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如编写教材、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交流和进行教学检查评估等。在内容安排上要力求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统一,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职业对人的要求、学生的自我评判,以及信息收集处理、择业技巧等相关内容。形式上除教师授课外,还可采用讲座、成功校友介绍经验、到单位参观、模拟招聘、舆论影响等,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3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课程基础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纳人教学计划后,应比照“大学生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设学分,并严格执行。为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开设,必须加强课程基础建设。重点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既懂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又掌握就业政策和现代信息管理方法、手段的专门从事就业指导教学、咨询的师资队伍,并为这些人员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与教学水平。同时要有保障就业指导教学和研究的专门经费。

  3.4要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理论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也应延伸至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设置等意见及时提供给学校,既有利于就业指导学科建设,而且也将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例如我校2003年开展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就很好地反映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能力、水平的评价,对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强化服务功能。全面及时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4.1建立完备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系统

  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导型操作形态和重要手段。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化管理已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具有效率高、费用低、交互性、市场无限性和环境开放性等诸多优势,是信息时代开展就业管理的首选方式。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1)网络信息服务。通过提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主交流。在众多的信息中及时得到满足自身需要的有效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率和转化率。

  (2)网络促销。如果把毕业生看成是学校的产品,那么通过网络广告,网络推荐,提供主页空间等进行网络产品促销,具有传统促销方式无法比拟的突出效果。动感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能赢得充分的关注。

  (3)网络调研。通过网上调查,可以及时掌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就业信息网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学校服务子系统。包括新用户注册、学生信息管理、用人单位及招聘信息、个人主页空间管理、学生疑难问题咨询系统、就业信息调查、留言板等。(2)用人单位服务子系统。包括新用户注册、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学生信息、用人单位主页链接、修改用户信息、证书验证等。构建起面向供需双方的自助式服务平台。

  4.2建立优质的毕业生就业推荐服务系统

  学校要从“一切为了学生成才服务”的指导思想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推荐毕业生参加择业竞争,除了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就业指导教育,形成正常、规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在毕业生进入社会前夕,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开展广泛宣传,利用媒体、网络,宣传资料等把有关毕业生的信息及时公布于众,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

  (2)组织专场洽谈会,针对用人单位的行业特征和学校的专业特点,举办不同层次、大小不一的专场洽谈会,有针对性地推荐同学参加应聘,保证成功率,洽谈会要朝着专业化、行业化、经常化的方向发展。

  (3)举办大型招聘会,通过地方人事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宣传等吸引用人单位来校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也能使广大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用人单位,最终确定自身的选择目标。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几点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新时期高校资金管理风险防控探讨论文12-31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探讨论文12-28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探讨论文06-09

新时期企业文秘工作的探讨论文09-20

新时期基层带兵的几点思考论文09-09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10-05

高校文秘工作研究探讨论文09-20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0-09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