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及环境构建论文

时间:2021-09-09 12:58: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及环境构建论文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他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会环境中所进行的非正式学习息息相关。非正式学习具有多元性、自主性、合作性、情境性等特点。非正式学习符合教师社会化的要求;适应教师多元角色的特点;满足教师学习动机的特点。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素养。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可以采取政府立法和营造氛围等措施。

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及环境构建论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非正式学习

  终身教育自196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流传和推广。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领域的教育;纵向是指贯穿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潮引领下建构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正式学习无疑非常重要,而非正式学习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对非正式学习的认识,挖掘自身非正式学习的能力,掌握非正式学习的技巧和应对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正式学习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内容(可有教材和讲义),通过培训班、讲座等为学习对象解疑答惑。非正式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个人不在正规教室和没有教师出现的情况下,所从事的一切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也可以包括学校发起的课程之外的活动等。非正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元性特点。非正式学习知识获取途径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中获取;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通过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学习。

  第二,自主性特点。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是自我导向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学习由学习者自己发起,自己调控,不依赖于他人。

  第三,合作性特点。非正式学习更多地发生在一定情境中,在情境中总有一些社会群体与之相关,学习者在社群中通过观察、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并通过交流完成学习。非正式学习鼓励团体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进行学习。因此,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更强调交流与共享。

  第四,情境性特点。非正式学习时常号情境相关。非正式学习是脱离教室和教师限制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多数是非正式学习,单位出钱进行的正式培训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非正式学习与人们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密切相关。

  二、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能力诉求

  中小学教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非常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一,非正式学习符合教师社会化的要求。“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说:“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从社会发展来看,作为教师的成人适应社会变动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不断地学习,由此来获得新观念、新知识、技能,增强自身对社会的应变能力。

  第二,非正式学习适应教师多元角色的特点。教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既是社会成员、单位骨干、领导者,又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同时还有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内在诉求。首先,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像青少年儿童那样拥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他们只能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丰富自我。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学习大多是非正式学习。另外,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并非是义务的,不具有强制性,他们是自主的学习者。对于成人来说,是否参加学习,学些什么内容以及选择哪一种学习形式,学习多长时间等,一切均取决于个人的自愿,自我决定。其次,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教师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担当教师的重任。因此,“社会生产的任务及自身发展的需求迫使他们将一切活动(其中包括学习)均与生计和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而非正式学习与工作情境相关,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以满足教师知识营养的补给。

  第三,非正式学习满足教师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师学习动机具有实用性、职业性、深刻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师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教师能够显示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特征明显,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总是学习自己所愿意学的、自己所想要学的、自己所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总是挑选与自己生活和工作联系最密切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也就是说其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教师自己会制订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其社会角色,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也是教师学习动机的深刻性、广泛性所在。任何学校及正规形式的教育都无法完全满足教师的学习动机特点,只有与生活、工作相联系的非正式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学习动机的要求。

  三、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一)政府立法

  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要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去审视非正式学习所具有的作用。

  1 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我国古代就有学习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人。

  美国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法》,克林顿在1994年签署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案》的第五项中特别强调并鼓励终身学习机会的提供。1998年,日本文部省为了综合推进各种学习活动,将“社会教育局”改为“终身学习局”并发表白皮书《日本文教政策:终身学习最新发展》,1990年6月又颁布《坚身教育振兴法》。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对终身教育进行立法的形式,通过立法对全民的学习进行促进和鼓励,使全民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政府应当对非正式学习的成果进行强化并给予认可,使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成果相互转换,使学习真正变成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形式。政府还应该在全社会开展各种主题的学习节,公民可以受邀参加各种活动,免费尝试各种学习。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学习周”“工作学习月”“社区学习日”等活动,让家庭、单位、社区都参与进来,使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激起全社会的学习热情。

  2 使学习更具活力

  学习场所多元化。“我们发现潜在的家庭学习作为一种改变学习态度并增加所有年龄阶段学习参与的催化剂,它对社会悦纳以及对抗消极环境都有

  重要作用。”家庭本身就是提升学习者积极态度的重要场所,鼓励家庭成员感受更多学习的乐趣。在家庭中形成的轻松、积极、交流的氛围,可以使每位家庭成员走入社会、走人工作单位后成为主动学习的引领者。

  学习机会广泛化。“用欧盟委员会《终身学习备忘:录》的话来说:使学习更接近家庭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在任何人群的地方创建合适的学习中心——不仅仅在学校,而且在村委会以及购物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公园和广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健康中心和娱乐场所、工厂食堂等。”

  在网络时代,我们的学习可以变得更轻松、更随意,学习的触角将深入到每个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地方,如医院、餐馆、银行、宾馆、候车大厅等。“英国盖斯汉市地区的地下商场中心的‘学习世界’就是一个不固定的学习中心,配备有充足的计算机和培训人员,可以随时为那些需要学习的购物者提供服务,那些学习者可以把物品寄存1到2个小时,然后进入‘学习世界’。”再如“美国芝加哥的‘学习交换所’,在那里学习者只需要在第一次支付25美元的报名注册费,便可以在那里交换他们的知识。意大利有所著名的‘列车学校’,每天出门旅行的人一登上这趟列车,便可以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许多东西”。我国也应多开设一些类似的学习中心或融入学习的俱乐部,让学习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营造氛围

  1 学校文化

  优良的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能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它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不同,在管理中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学校的全体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的一份白皮书说:‘日本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其中精神占50%。”’由此可见,只有文化的引领才可能真正实现一所学校的科学管理。其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旦拥有这样的思想和文化,教师将能够轻松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中,教师将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这样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不断探索和进取,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文化,学校才会具有一种张力,才会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生生不息的、流动的、生动的“文化场”,才能独具特色,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地,这也是所有现代学校共同追求的文化使命。

  2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方式,一种思想和一种环境。“所谓‘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㈣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思想和实践观点的舞台,通过接受、分享他人的观点,争论、思考和批判,使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实现。教师的职业更决定了教师应成为与同事通力合作的典范,因为教育活动的成果,往往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大量的事实也表明再高水平的教师如果被放进一个缺乏沟通、缺乏合作的教师群体中,他的才智将被吞没、被掩埋。“教育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现存的、孤立的、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是认识主体通过新旧经验与人际互动,由主体间的共同参与和创造建构起来的,‘学习共同体’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隐喻。”因此,我们必须在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互动、交流,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非正式学习使教师的生命之泉流淌,让教师拥有不竭的动力;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在生活中获得幸福,让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并开出绚丽的花朵。我们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幸福的智者。

【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及环境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学习、非正式学习08-20

乡村义务教导的非正式制度环境教育论文12-15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论文10-05

环境资源会计体系构建研究的论文10-06

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论文01-25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教学模式论文01-07

幼儿英语教育环境构建的综述的论文10-08

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构建论文11-2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