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网络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时间:2021-09-09 14:42: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创新网络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摘 要:高校创新网络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作用等自组织特征,并存在涨落,是典型的自组织结构。从自组织创新网络的视角,提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策略。

高校创新网络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创新网络 自组织 高校

  引言

  随着近几年自组织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经济学家在创新网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新时期,高校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科技创新活动适应复杂、快速多变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制约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共性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高校的核心能力,成为科研管理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校创新网络的模型分析

  创新网络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系统,是一种新的组合与运作方式。高校创新网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开放系统。对开放系统来说,有总熵流、正熵流和负熵流,正熵流是度量系统混乱程度的尺度,负熵流是度量系统有序程度的尺度[1]。总熵流等于正熵流与负熵流的代数和,其熵流公式为

  ds=des+dis

  式中,ds——总熵流;

  des——从外界引入的有利于消除内部各种矛盾的负熵流。

  dis——因创新网络内部矛盾激化引起的正熵流。

  高校创新网络熵流图如下图1所示。

  由熵增理论可知:ds>0,所以dis>|des|。若des=0,即该创新网络为封闭系统,则ds=dis,它表示创新网络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下日益趋向熵最大,即网络解散状态。可见,封闭意味着熵增、落后和死亡。当ds<0时,熵变化为负,即创新网络熵不断减少,有序程度不断增加。高校创新网络要发展必须开放,开放意味着有序、生命和进步。高校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的熵变模型,如图2所示。

  高校创新网络要实现有序演化,就必须尽可能地引入负熵,使创新网络在演化过程中熵减,且熵值负得越大越好。这就需要高校创新网络随着目前的演化程度以及环境的情况,及时调整创新网络的项目研发方向、团队管理机制等,建立相应的人才、技术引入机制,创造适合创新网络进一步成长的创新文化,来降低系统内部产生的正熵[2]。由于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中的熵流的存在,创新网络在发展过程中,系统内部会不断产生正熵,导致创新网络无序程度的增加,因此,必须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创新网络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平台,来促进系统内部负熵的产生;尽可能地吸收来自外界环境的负熵,对于高校科技创新网络而言,能做的就是尽量加大创新网络的开放程度,从环境吸收人才、信息、技术;及时把握环境中对创新网络发展有利的时机,来抵消系统内部产生的正熵,使创新网络熵值在发展演化中减少。高校应该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保障科技创新网络发展。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网络创新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对外开放性。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2.促进高校创新网络发展的策略

  2.1 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对外开放性

  高校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创新网络从外部获取所必需的人员、经费、设备等科研资源,并获得相应的政策、制度等支持,同时它又向外部输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与其他科研组织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开放性代表着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系统论观点出发,高校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演化需要不断从外界引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否则系统将会走向衰退或瓦解。输入物质、信息的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新的知识资源。在满足外界输入达到一定的阈值和输入平权化等条件时,高校创新网络可能会打破原有平衡,推动系统走向远离平衡态,在随机涨落作用下形成新的、更加有序的耗散结构,即系统向更高层次演进。

  2.2 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高校创新网络不是孤立的和处于宏观静止状态的系统,它与外界密切联系,整个系统时刻随时间变化;而且系统内部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匀和多样化的特点,其资源分布、子系统发展情况等方面都是非平衡的,是一种远离平衡系统。在高校创新网络中,这种非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团队成员分工的显著差异以及资金投入的显著差异。高校创新网络的市场维护、研究开发和团队管理三个子系统内部及其之间都存在人员分工的层次化、分配的非均匀化、投资的多元化[3]。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高校创新网络,通过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合作,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成果,从而远离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的平衡态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通过研究开发、市场开发以及团队内部管理之间的协同作用,最终形成有效的高校创新网络。我们要建立科学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建立切合实际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学校科技管理系统远离平衡态。使创新网络形成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态稳定结构,促使学校科研朝着新的有序稳定结构发展。

  2.3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原因。高校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创新主体内部资金、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反馈作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的相互作用;创新活动过程中科研、设计、市场宣传之间的协同作用。高校创新网络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组织知识创造的深度合作以及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这种成员间的复杂作用经过创新网络的运作表现为一种“1+1>2”的协同增益,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4]。正因为非线性作用,才不断有新质被创造出来,进化才持续下来。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要求我们高等学校应建立职权相对统一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与其他管理职责分开,理顺关系,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实现适当的分权又相对集中的管理,提高科研管理的效果。

  3.结 论

  利用创新网络研究高校科技创新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自组织理论为高校创新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创新网络问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高校创新网络理论和指导网络主体的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立顺.王庆芳编著.系统科学基础[M]. 辽宁: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 223- 227

  [2] 侯光明,李鸿雁,贺亚兰.复杂性科学在大学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2):5.

  [3] (英)库克,戈麦斯.区域创新系统:体制和组织视角[J].研究政策,1997,(26).

  [4] 沈华蒿.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高校创新网络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策略分析论文10-02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论文12-29

高校党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论文11-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分析论文01-11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视闯中的高校发展策略论文02-08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创新分析论文05-07

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论文10-27

分析农林高校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论文12-10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思路分析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