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1-09-12 15:23: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

  1、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首先,网络的非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网络道德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冲突的“异质”道德,强烈冲击着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弱化了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导致道德主体感淡漠。网络是一个失去了某些强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间,是一个淡化了社会背景、“社会控制因素”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缺少社会舆论的监督,使“他律”作用下降,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再次,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的榜样示范。而众多负面“榜样”的频繁出现,恶化了网络环境,加剧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

  2、网络德育的滞后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首先,网络德育在许多学校是“盲点”、“空白”。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就已“触网”,但多数人在中学时并未接受过网络德育。进人大学后,许多高校的网络德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致使他们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控制。其次,一些已经开展网络德育课程的高校,由于沿用现实社会德育的传统模式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缺乏针对性,使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再次,网络德育中教育者丧失了教育优势,缺乏预见性。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既有道德,教育者往往先于学生认识、体验、实践,因而教育者能够预见处理学生在品德发展中的矛盾,保持一定的教育优势。而网络德育并非如此。网络正处于发展中,网络道德的诸多方面都不确定。教育者与学生同时经历这个发展过程,教育者无法达到现实社会德育中所具有的那种优先性和主动性,更为被动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还远远低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学生)。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德育的难度,削弱了网络德育效果。

  3、西方道德的浸染和网络信息的泛滥催化了网络道德失范。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满足了他们反抗权威的叛逆性和摆脱束缚、发展个性的心理需求,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西方国家自然会把网络视为实现其道德渗透,侵蚀我国主流价值观,实现“西化”、“分化”的'主要途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威胁着人们的道德伦理。网络环境的不可控制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道德环境,大量的信息垃圾对人们的思想构成了严重侵蚀。

  4、个体自身发展的限制成为网络道德失范的又一成因。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虽然他们在生理方面已完全成熟,但是心理的发展并不同步,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成熟,还是自我意识,都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革新、创造,但也容易受错误观念的影响,从而出现道德失范。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品德结构正处于发展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或瑕疵。在缺乏“他律”的网络环境中,品德结构中的不完善之处不但没有得到弥补,反而有所扩大、滋长。网络道德失范实际上是大学生原有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

  5、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或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1、宏观上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在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法律上,要加强网络立法,迅速提高司法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执法方面的能力,并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技术上,要探索新的对网络的控制管理方法,即把技术本身作为控制技术的手段,以技术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手段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防止“危害数据”、不良信息的进入,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同时,加大投人,加快中文网站的建设,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等等。

  2、选择、确定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二是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清操。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标准,帮助青年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启发爱美心理,培养高尚情操。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有吸引力的形式,使青年学生产生道德认同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启发他们追求高尚境界,形成健康、积极、高尚的情操。三是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它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主要由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等组成。四是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以下网络道德规范: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讲究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争做诚实用户;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杜绝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络行为。

  3、探索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必须独立进行道德实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破解道德难题与伦理困惑。因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才能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实践科学的道德理念,拥有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学生道德辨识能力的培养就是分析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进而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适度的灌输是必要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灌输应当着重于对道德理念与实际道德行为的理解和反思。通过道德理念的灌输帮助大学生接受道德观念,从而为道德辨识奠定科学而坚定的理论基础。

  4、开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第一,加大宜传力度,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正确的网络观的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恰如其分地宜传正确的网络观,开设有关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的认识,为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打好“预防针”。第二,开拓教育新阵地。一方面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站点和网页,奏响网上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开展多形式的大学生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利用“网上论坛’‘、“电子信箱”、“交友”、“热线服务”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通过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深人到大学生的内心,掌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开展社会道德实践。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大道德,不是小道德,它排斥狭隘的实用功利。对此,当前我们应大力推行广泛而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加理性,并帮助青年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规范、网民道德人格的建设。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定比较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对网络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体系,使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高校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领导机制,要形成校、院、系三级领导的教育机制,并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大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的系统规划。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培养一支熟悉网络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01-20

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09-01

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07-08

试析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失范与重构论文02-12

谈道德失范与道德建设07-10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与对策07-16

我国生产经营领域的道德失范及治理对策研究07-16

大学生读者公德失范行为与对策探讨07-21

浅谈高年级大学生行为失范教育对策研究的论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