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

时间:2021-09-13 11:26: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并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1]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进,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变为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以及教育客观情况的特殊过程。[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次课改在促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经验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这种“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用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健全的人。

  (二)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利发明进行了重大调整,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利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况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学生个体经验

  新课改旨在扭转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的概念。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及特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性质发生变化,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民主、平等为主流。[4]新课改针对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1、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更加接近教学实质,师生之间应保持更加切实的沟通,要做到这一点,民主平等是师生沟通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性保证。

  2、师生情感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关爱在课堂外进行情感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起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珍惜的人类之爱、感人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的人文素养。

  3、积极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

  教学具有双边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二者的统一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相互促动即互动性是其实质所在。教学的地位决定了互动亦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尊师爱生、相互信任 3、合作对话、教学相长

  三、新课改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一)教师主导因素

  1、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首先,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摆正自己在学生中的位置。

  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给学生以“爱”,严格而不严厉。

  最后,教师要更新角色观念,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乐于和学生交往。

  2.教师人格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素质的完善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整体素质、锤炼高尚人格、树立教学权威、增强人格魅力。

  再者,教师要破除功利思想,正视学生差异、一视同仁,树立人人可成才的'教育观。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学生主体因素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尊重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走入教学活动中去,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学习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仅在学业上坚持探索、不随大溜、自主选择、矢志突破、主动配合教师的启发式教育、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独立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更应在生活、为人处事方面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在互动中发展师生关系。

  (三)外部环境因素

  1、学校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将课堂教学评价聚焦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2、学生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家长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子女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子女在学校犯错时家长要尽量耐心帮助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否则孩子就认为是老师在向家长告状,而因此不再信任教师,不会再向教师敞开心扉了,师生间交流便产生障碍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3、学校教育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解决关乎教师实际利益的问题,同时要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弱势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实行新课改创造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对“弱势学校”的教师优先培训,及时向教师传达新课改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生活环境、有可能杜绝教师间的不平等、学生间的不平等以及师生间的互不理解现象的发生。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反之,就会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师要慎重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p133

  [2]廖哲勋.田惠生.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p480

  [3]周桂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9,p136

  [4]丛立新.平等与民主: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1):p28

  [5]冯建军.朱小蔓.小学教育:为生命发展奠基.[J].教育参考,2002,(10):p20-23

  [6]连秀云.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p111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论文01-07

新课改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论文01-08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论文02-2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11-16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美术教育的定位论文01-14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本领恐慌现象的思索论文01-0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论文04-25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有效工作策略的构建论文01-09

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的论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