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数量影响有限的质量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论文

时间:2021-09-15 19:33:3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繁荣的数量影响有限的质量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论文

  摘要:调查表明: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空前繁荣,基本类型止于6种;文史类压倒理工农医类,高低年级呈现惊人反差关系,选择多种社团非常普遍,热门选择“挤”于专业与文体两大类,丰富生活、提高能力、恐惧孤独等分别处于动机的最高、中间与底部层面;活动的频率、层次、形式基本同属于有差别的“低水平”特征。可见、主要问题集中于定位对多样服务宗旨的偏离,与因缺乏创意、层次不高而影响有限这两大方面。学校加强指导的根本之道在于观念的转变:将低评价或中性评价转为高评价;将“放任自流”转为有合力的齐抓共管;将“不投入”“少投入”转为“增加投入”或“多渠道社会筹集投入”。

繁荣的数量影响有限的质量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论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数量 质量 指导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动人的一道风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学生社团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具体表现在社团的数量和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社团的类型不断丰富,社团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等等。与此同时,社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很大关注。

  带着对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的思考,我们就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A所不同类型高校的31个系,42个专业。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卷1118份(人)。其中大学低年级(大一、大二)为635人,占总人数56.8%,高年级(大三、大四)为483人,占总人数43.2%。男生584人,占总人数52.2%,女生534人,占总人数47.8%,来自城镇的学生621人,占总人数的55.5%,来自农村的学生497人,占总人数的44.5%。深层次研究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状况。

  一、学生社团数量的繁荣态势与基本类型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分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异军突起。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广泛涉及思想政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体娱乐、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团数量超过30个,一些高校还形成了“百团大战”之势,但其类型基本上可归纳为六大类(见表1)。

  二、学生社团的主体特征:结构、选择、动机均呈明显差异

  (一)参与学生社团的学生结构:文史类高于理工农医类,高低年级呈惊人反比例关系参与学生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班级,分属不同的专业,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生社团的总量和会员数量迅速增加,但参与社团的学生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本次调查的1118名学生中有近2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曾经加入社团但现已退出和准备退出社团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7.8%和13.7%。同时,由于各学校性质、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参与社团的情况也迥然有异。文科类学校学生参与社团人数明显高于理科类学校,分别占参加社团人数的56.2%和43.8%,文史类专业明显高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分别占参加社团人数的67.4%和32.6%,低年级学生参加社团人数也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参加社团人数,所占调查对象比例依年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62.1%、26.3%、8.7%和2.9%。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占会员总数的大多数,他们主要是社团的普通成员,极个别为社团负责人,社团负责人通常由大三学生担任,留在社团里的大四学生一般为该社团的上届负责人,他们通常没有明确退出社团,偶尔也参加社团一些活动。

  (二)学生选择社团的差异:多项选择占绝对主导地位,热门选择止于专业类与文体类调查显示,在参加社团的学生中,近半以上的学生同时参加2个社团,37.5%的学生选择参加3个社团,6.2%的学生选择参加4个或4个以上社团。其中专业学术型社团的参与人数约占1/2,该类社团结合专业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其次,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文学艺术型和体育休闲型社团的参与人数比例也比较大,选择这两类社团的学生约占35%;其三,近年来,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公益活动深入人心,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富有爱心,乐于奉献,注重自我锻炼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实践型社团,参与这类社团的人数约占10%;其四,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社会信息化,信息传递型社团正日益成为时下学生参与的“热点”社团,参加该类社团的学生约占5%;此外,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参加理论研究型社团的学生数也明显呈上升趋势(见表2)。

  (三)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丰富生活为最高层面,提高能力,接触社会为中间层面,恐惧孤独与从众为底部层层面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对自我成长模式的一种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和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变成了既是一个学生,又是一个消费者。作为学生,当今的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全面成长成才;作为一个消费者,当今的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利益感受都更讲条件和具体。学生社团之所以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正是满足了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需要。调查显示,628.2%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是为了丰富课外文化生活,46.5%的学生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加强自我锻炼,38.6%的学生是为了增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进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告别高中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这样一个既陌生又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极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恋旧情结,他们往往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社团,以此排遣心中的孤独,寻找一种归属。此外,受同学、同乡的影响参加学生社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社团的活动现状:频率、层次、形式参差不齐

  参加社团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体现会员价值。社团活动因其主体的参与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实践教育的功能,是联系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一个社团的成立、生存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活动开展来体现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团活动的开展总体状况是正常的,就开展活动的频率而言,在被调查的社团中,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的社团占12%,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的社团占26%,每月开展一次活动的87%;就活动规模而言,每周举行一项大型活动的占18.6%,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型活动的占47.3%,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活动的占66.6%;就活动层次而言,开展学术研究性的占18.7%,开展文化娱乐性的占42%,开展公益实践性的.占12.6%,开展信息交流性的占17.3%,但其中也有个别学生社团活动频率非常低,甚至出现只见社团招新,不见社团活动的局面。其次,调查显示,学生社团活动缺乏老师指导,活动内容比较传统,活动形式单一,创新活动不多。

  四、学生社团的现存的主要问题:定位不准、层次不高

  学生社团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尤其是社团发展的质量不容乐观。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二大个方面:

  (一)定位不准,偏离服务、专业、能力、创新、丰富生活生活宗旨目的学生社团作为一个自发性、群众性、实践性的学生组织,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巩固专业知识、发展专门兴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为目的,偏离了这个根本宗旨和真正目的,社团就失去了其所以吸引和凝聚广大同学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当前有些学生社团正是处于一种“不知所为”或“不作为”的状态。

  (二)层次不高:缺乏创意与吸引力、影响不全面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理应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政治追求、道德光辉、理想色彩、青春气息、学术氛围和创新精神。学生社团正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赢得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社团如果办好了,必将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突破贡献。然而据调查显示,当前社团活动次数众多,但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意,许多社团活动始终停留在传统、简单和低水平活动这个层面,远未发挥应有的影响,在学生的心中也没有找到应有的地位。调查揭示的对文史类学生影响大,对理工农医类学生影响小,对低年级学生影响大,对高年级学生影响小,可以充分证明此点。

  以上述二大问题相联系的问题还有,社团类型布局偏重于专业文体二大类、经费缺乏、管理无章可循等,缺乏能力强的学生社团骨干,等等。追根究底,是学校方面的指导不力的结果。

  五、学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指导的根本之道:转变或更新观念

  观念与实践效果密切相连,学校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稳定、巩固乃至拓展这一隶属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一翼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心问题还是要转转变观念,更新观念。

  (一)变低评价或中性评价为高评价。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团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团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无风险的事业,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

  (二)变“放任自流”为有合力的齐抓共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按照以团组织为“一体”,以学生会、社团为“两翼”的格局态势,把学生社团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好,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变“不投入”“很少投入”为“增加投入”与多渠道社会化筹集“投入”社团的发展没有一定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学校应主动介入,增加投入,完善措施,提供有利于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最终使社团从我们学生工作的“盲点”变为新的增长点。学校只有在这三大方面转变或更新观念,才能在审批制度、类型合理分布、完善社团管理规章,培养高素质的社团学生骨干、引导教师的积极参与,建立考评激励机制诸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指导,根本改变学生社团定位偏离,层次不高而影响不全面的突出问题。

【繁荣的数量影响有限的质量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论文】相关文章:

学法指导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影响论文04-19

规则聚焦对创业决策的影响机制10-15

公路工程对建设质量的影响论文06-13

考研英语指导 阅读词汇是根本07-20

质量人的说话之道03-01

诺基亚的成功之道:聚焦品牌核心价值 -管理资料01-01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论文01-05

畅销法则--质量是根本 -管理资料01-01

探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