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对策论文

时间:2021-09-15 19:48: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对策论文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共同志愿和需要,以志愿为原则组成,且不属于任何校外团体分支或附属机构的业余校园群众性学生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逐渐完善,学分制的实施亦使得传统教育中以班级为载体的教育模式淡化。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日渐显现,直接繁荣了校园文化,促进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并在服务青年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对策论文

  正是基于此种因素,现国内各高校在学生社团的制度化管理上及团组织进社团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时下高校中学生社团多则上百,少则数十,发展不均,参差不齐。在对社团的引导、管理及社团自身运作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直接制约了社团的良性和稳步发展。笔者就高校学生社团展开研究,摸索社团发展规律,为学生社团良性健康发展找寻对策。

  一、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当前,各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多由校团委或系团委直接管理。各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社团成立的多,活动坚持的少;二是娱乐性社团多,学术性社团少;三是追求“轰动”效应的多,考虑长期发展的少;四是自发性的多,指导性的少;五是社团的数量多,场地和经费少。

  由此可见,学生社团由自发成立到长期健康蓬勃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科学的指导。

  二、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

  1.兴趣是社团组织的基石。学生社团是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的群体,既不是有关组织的安排,也不需要社会的正式承认,完全是自发组成的。社团的这种自发性需要建立在尊重人的个性的基础之上,这充分体现出人的主体性,每一个同学都有选择参加这个社团或那个社团,或者自己发起成立社团的自由。换句话说,依靠行政手段等方式建立的“社团"。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团,尊重个性是社团成立的前提。在此条件下同学们以共同的或相近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我们可以称之为共性)组成社团。对绝大部分参加社团的同学来说,其参加社团的目的,并不带有“应试教育"中那种直接的功利性色彩,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社会需要,培养或加强自身某种能力或素质,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这和人为开办“第二课堂"有本质的区别,而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的内化效果显而易见。可以这样认为:学生社团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的共性(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需要等)的结合体,个性是前提,共性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我校药学系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药学科学协会,旨在拓宽广大同学的医药知识面和提高其医药知识水平。该社团自2002年12月成立至今已经有药学、临床医学、护理、检验、针灸推拿等各专业学生近1600余人加入成为会员。正是基于对医药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医药的热爱及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员们经常参加野外采药、听取专家论坛、医药营销实战等活动。

  2.参与意识是社团组织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要求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愿望逐渐强化,学生社团活动越来越为更多的同学所接受。就我校来说,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近40%,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社团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所校园文化建设较好的大学,其社团的种类及涵盖的内容也应该是极其广泛的。如北京大学有上百个学生社团,涉及学术研究类、文艺体育类、交际类、娱乐类等多种类别,可以为有不同需要的同学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的组织者,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组织、管理、协调、公关能力,是在课堂教育中无法学到的。相对于重在培养专业素质的课堂教育而言,学生社团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生的“非课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3.科学指导是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关键。高校对学生社团既不能管得过死,又不能放任自流。既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对社团一定要引导有方、管理有法、措施得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社团的积极效应。

  三、因势利导,探询对策

  结合我校实际工作经验,我们确定了以“鼓励发展、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为原则来开展社团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鼓励发展。“发展"包括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数量上的发展,就是要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共同的个人需要成立新的学生社团,从而建立合理的、种类众多的高校社团结构,让更多的同学在通过社团获得提高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质量上的发展,即社团的自我发展,要鼓励社团以活动促建设,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活动层次,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拓展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让每一位社团的`同学都能在其中有所收获。

  2.积极引导。社团在青年学生中能够起到较强的导向作用,但作为青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社团本身也具有不稳定性,其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取向等同样受到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社团的引导工作往往能够影响到大多数的青年学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对社团引导不力,甚至会使社团成为校园的不安定因素。因此,要重视对社团的引导工作,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引导社团为学校育人工作服务。

  3.严格管理。严格的管理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工作中要遵循严格管理与放手搞活相结合的原则,不能把社团管得过死,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要建立有效的高校社团管理体系,制定可行的管理办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搞活"。

  四、社团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机构,是高校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帮手。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在学生社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和指导,这关系到社团的性质、发展方向、自身建设等问题;(2)具体活动的指导,包括指导社团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监督实施计划,对其开展活动提供方便等方面。

  2.注重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将社团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丰富多彩的社团表层活动具有宜于组织、吸引力强的特点,它是把社团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常规方式,应常抓不懈。但在活动中应避免“为活动办活动"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在理性上下功夫,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要帮助社团建立一套具有社团自身特点的活动机制,使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让同学在活动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从而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素质。

  3.充分尊重社团的自主性。充分尊重社团的自主性是社团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工作中,要注意把社团管理和尊重社团的自主性二者有机结合,尊重社团的自主性应该是社团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建立学生社团联合会行使管理职能,实现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在管理方式上,更多的应采取鼓励、引导、激励等方式促使社团进一步发展,人为的干涉社团内部事务,往往会适得其反。

  4.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走社会化的道路。高校的社团不应当是封闭的,就学校而言,所能为社团提供的支持与方便是有限的,只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诸如学校间的联合、与企业合作、各界人物,等等。这一方面可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合作,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5.重视社团的总结和考核工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学生社团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通过对社团工作的总结,可以积累好的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同时,通过对社团的考核,对发展得好的社团予以肯定并作为示范群体建设,推广其工作经验,这对其它社团的发展亦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叶清.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04),16-17.

  [2]周厚思.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7).

  [3]张卫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论文02-07

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解析论文01-24

试论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良性发展的创新举措论文02-13

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6-29

试论公民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论文02-06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2-02

高校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策略分析论文10-02

试论环境变暖的危害及对策设想论文10-03

试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对策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