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论文

时间:2021-09-19 08:04: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论文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在“幼儿心理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论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心理学;教师作用

  在众多中小学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观察到没有学校提供有关心理学这一门课程在学校所进行的研究,当然,这有其课程所带来的特殊性。但现在大多数学校也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这一门课程,笔者在高等专科学校从事“幼儿心理学”工作,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从这门课程中可另寻途径找到适合学生研究的方法。其中教师的“隐性”作用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就在“幼儿心理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提出的时间及含义

  200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促进参加普通高中课程试验的省市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各地和各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性地组织、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丰富并逐渐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一种学习。

  这种学习活动重视“情商”的作用,重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情感意识,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科学的关系放在首位。这种学习方式不强调纯粹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也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资料阅读、问题讨论、实践观察、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式,学会学习,使思想品质、道德水平、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审美情感得到和谐统一、全面提高。

  研究性学习对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我认为,对于高专学校学生,主要通过多样化具体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态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以课题为载体,重在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实可行的)课题,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进行综合研究,得出结论,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顺序和步骤有不同说法,在此,通过与学生沟通,以三个阶段为例:(1)准备阶段:动员、选题和分组;(2)实施阶段:学习理论、研究计划、实施实验,收集资料、分析、综合,撰写报告等;(3)总结评价阶段:结题、交流、展示、汇报、考核、鉴定等。

  二、心理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

  对于教师如何指导研究性学习?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教师只要帮助学生拟定好课题题目,后边做好监督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把学生比喻为沙子,教师是水的话,只有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当,学生才不会是一盘散沙。只不过很多时候,教师所表现的都是他们的“隐性”作用,()我们可以用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来概括。在此,以笔者在心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例。

  1.准备阶段

  幼儿心理学教师的指导包括四方面,重点是准备收集参考性课题,帮助学生选好题。

  (1)组成班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设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和方式。

  (2)收集有关资料,提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性课题和内容,开放网络教室供学生参考资料。

  (3)帮助学生选择课题。选好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课题应该体现科学性、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所谓适当的难易性是指应该在学生经过努力有可能完成的,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或根本做不到的。一定的时效性是指课题不能范围过大,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用性是指尽可能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理论性与实用性的比例上,以实用性、实践动手为主。创新性是指学生有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有关幼儿心理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和分类很多,既有生活系列、知识系列、社会系列,又有实验操作系列、探究系列等。笔者考虑到学校办校特色,根据学生爱好、知识水平、各种客观因素综合以后将课题确定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4)组成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适当调节的原则组成课题组。这个课题较大,所以课题组可以分为若干个小课题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先天因素、后天因素,还有自身的因素。因此,每组由学生推选组长负责各项工作的计划,并安排、实施。

  2.实施阶段

  教师的指导应贯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全过程,在全面了解各课题组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引导。不能一味认为已经帮助学生确定了课题,教师就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在实施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可以用以下方式融汇到学生研究中。

  (1)鼓励多渠道获取信息。信息是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幼儿园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获取丰富的信息,开拓思路。如,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网上就有近166,000项相关资料。

  (2)正确认识研究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如,学生在幼儿园采访接孩子回家的家长时遭到了拒绝。就此事对学生进行了人际沟通、直面挫折的疏导。

  (3)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环节,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长处。如,组内有专人负责课题案例的收集;网上资料的查找;幼儿园教师、家长的调查和采访。

  (4)指导学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简明,而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总结评定阶段

  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各课题组成果的陈述、展示、答辩或者表演

  根据各课题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如,有一个课题组学生的表演能力很强。她们分饰角色表演了一场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导致女孩离家出走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情景剧。反映了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用中国的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结束她们的汇报。而又一个课题组则研究的是先天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课题组负责收集资料的学生向同学们展示了几个案例用以表现她们的课题:母亲高龄,导致孩子2岁不会说话;印度狼孩的故事;父亲在母亲受孕期间酗酒、抽烟、吸毒对孩子的影响;母亲怀孕期间不良嗜好对孩子出生后的影响等。在大量事实的面前,学生对“先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远远大于来自书本的理论知识。

  (2)课题组成果的评价

  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两个重在一个淡化”.两个重在是:①重在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重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尽量使用评语,反映学生的进步状态、程度和发展趋势。少用等级和分数,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②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的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一个淡化是从当前我国中专学校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评价,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认为一切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有在自己亲身尝试后,才可能拥有,并牢牢记住,别人无法替代。而探究中的互相协作,使大家的集体更为紧密团结。相信这一次的尝试,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更多的学科教师作好沟通平台,强烈意识到任何学科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能,为我们的教学作好进一步的铺垫。

  参考文献: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隐性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三者”作用01-20

论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01-20

直觉经验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思维支架作用论文01-22

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10-01

如何发挥研究性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0-04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作用论文01-05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29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01-20

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育论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