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的论文

时间:2021-09-19 20:42: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的论文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其课程体系建设要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课程的结构与重构为途径,以突出校企结合“理实结合”为重点,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的论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各专业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专项职业技能形成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和“双证”课程,建立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要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课程的结构与重构为途径,以突出“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重点,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一、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职业岗位分析指系统全面的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首先努力适应社会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专业的培养方向必须建立在广泛征集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基础上。通过对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部门、主要就业岗位以及技术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调研,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再根据目标岗位要求,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获得行动领域,按岗位职业素质、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设定学习领域。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实战,逐步递进;课程内容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分析流程是: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分析企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素养;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专业的目标岗位进行定位;针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特征分析得到相应的核心能力、考虑通用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构建理论首先得到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满足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根据核心课程学习需要和培养目标要求,加入相应的支撑课程和职业素养培养课程,得到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二、课程的解构和重构

  通过前面的工作过程特征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对应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训练到综合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排序,系统化地设计基本素养培养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并使两类课程相互交融,更加清晰地表现以职业能力增长为主线的基础和实践课程融合的总体结构。这一总体结构必然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在这一重构的过程中,整个课程体系将被分为三个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和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基础学习领域主要是职业通识课程和专业通用技术课程,素质拓展领域主要是指职业拓展课程。 课程重构的过程是一个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更好的接合的过程。同时结合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场所和实训场所一体化,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课程重构的结果是根据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通识课程+专业通用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按照工作领域与工作过程相对应构建项目化课程。将职业技能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将岗位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标准,依据一个完整生产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构建项目课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专项能力及综合能力,构建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解构与重构要突出三个特点:(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2)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和运用;(3)倡导实境耦合。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在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同时承接来自企业的真实业务来完成相应的训教项目;高年级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全日制工作,进行顶岗实习。

  三、新的课程体系要具备的特征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到核心能力培养,再到综合能力培养,最后到岗位能力培养。通过这个能力递增的过程,培养合格的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考虑和职业标准的要求,并和资格证书相关联,逐步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各种能力素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体系以多次企业岗位实习为基础和实践融合的关键点,每次顶岗是对前面课程的综合性实践,并通过企业实践得到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得到对劳动纪律、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提高。岗位实习还体现出能力递进的`过程,从新手入门到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除了职业能力主线之外,还有三条线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第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第二是政治素养、身心素质的社会能力;第三是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1.新的课程体系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内,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可以灵活方便的扩展和设置新专业。对现有专业,通过及时调整或开发专业方向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平台,拓宽专业口径。

  2.新的课程体系能适时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和用人单位生产有淡旺季,因此合作企业往往需要根据本企业生产发展规划,确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课程体系能够对此做出迅速反应,与企业联合开发与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安全及企业文化有关的职业岗位能力平台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原来的平台课程进行更换即可,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3.新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通识课程+专业通用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经过专业技能平台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再通过多次的企业实习,使学生在生产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技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新的课程体系能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拓展平台内,开发设置若干门与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先进技术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每位学生可以从中选修,为自己未来的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进行能力储备。专业拓展平台课程的设置是基于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平台内的课程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开发新课程或调整课程内容,以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研究与探索论文12-08

高职院校“三四三”学风建设探索论文06-24

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1-10

试析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体课程体系论文02-10

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论文02-15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论文10-01

高职通信专业基地建设探索论文01-23

地方性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研究论文01-04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