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视角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趋势论文

时间:2021-10-02 14:11: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后殖民理论视角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趋势论文

  摘 要:在经典殖民主义及其价值全面终结之后,西方运用自身的知识/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中国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在文化全球化抹杀了各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身份的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应弘扬民族文化,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后殖民理论视角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趋势论文

  关键词:中国园林;后殖民理论;景观设计;走向

  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与其它艺术不一样的是它更多地借助了物化了的审美意象来完成对心理和外部世界的把握,其基本任务就是向人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而按照广义的“文化”概念,人们建造园林景观本身就是创造文化。因此园林景观的阅读意义,比起功能满足的意义更为重要。然而现在铺天盖地充斥人们视野的是所谓“欧罗巴风情”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这类景观在中国蔚然成风,占据了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当份额,强迫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去阅读。展望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不由得产生一种要解读它的强烈愿望。

  园林景观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话语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从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再到法兰西帝国和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都曾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形式,甚至同样的精神在建造城市和景观,它们最终来到了中国的城市,成为当代许多中国人主动或被动的认同。

  中国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正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在经典殖民主义及其价值全面终结之后,西方运用自身的知识/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所发挥的支配性作用,也就是依靠各种“软”性的意识形态策略和温和的对自身价值的无可怀疑性的表述,对在“现代性”基础上构成的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Daniel Burnham提出:“不做小的规划,因为小规划没有激奋人们血液魔力……要做大规划……一旦实现,便永不消亡”。寻常景观,应是“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对异常景观的追求.最终使我们的大地失去诗意,使我们的栖居失去民族特色。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使这条“欧化创作”路子有了“理论依据”。为了迎合地产商赢利的目的一些设计者更是任意的拼贴,剪接“王朝”、“骑士”、“宫廷”、“地中海”、“威尼斯”、“凡尔赛”等西洋古典园林景观的元素,似乎只有用刻意体现的异域特色,才能显示其园林的品位。

  中国乃至第三世界的文化被西方所主导,并对第三世界的规范及价值观带来了钳制性的影响。文化帝国主义的泛滥的主要后果,就是西方强势文化在诸多方面取代第三世界本土文化。西方文化迅速充斥整个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从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化的西方化,使整个东方第三世界弥漫在后殖民语境之中。内外部的边缘他者无意识中都受西方主流文化的辖制,有意无意中趋媚迎合西方主流文化。这种形势下的文化一体化和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强势文化为主导的。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全球化是外部后殖民文化语境的再进一步的延伸。赛义德在追溯西方文化霸权的谱系时,特别关注西方话语对第三世界主体、文化身份和历史的模塑和建构,正是这种权力话语的模塑和建构使得第三世界成为沉默的他者、文化上的“被殖民者”。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文化全球化抹杀了各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身份。

  根据权力话语理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之中,而是受到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各种各样的权力的制约,是一种操纵行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下,设计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使自己的话语(设计作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这样,园林景观设计者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身的设计作品殖民化。维克多。雨果更是将建筑艺术称为“石头写的史书”。难道新千年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史书注定要用它国的'文字来书写。

  事实上,有着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造园艺术。中国古代造园的文人雅士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以道家和禅宗的恬静淡雅,以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和“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创作思维方式,造就了无数影响后世的名园胜景,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因此,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应是现代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中国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重视整体与关联的综合思维模式。对大千世界的感悟是以突然顿悟的认知体验和直接切入对象的方法,即注重直觉。表现在艺术领域,就是重视艺术品的神思和韵味,追求意境。要求人们以主观的感受去体察、捕捉、和创造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渗入心灵的感受。注重艺术品的隐逸、恬淡、质朴的自然之美。由此出现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艺术样式。而现代中国园林应很好地植根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身份,学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神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良好的体现。

  中国园林景观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风水理论中的“观势”、“观相”,实际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应该说,这是颇具美学价值的调查研究。在自然环境中搞建筑要借助于引景、建景、借景,甚至运用对景等手法,把自然景色烘托得更美。

  中国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从意境的追求到空间的营造,从筑山理水到植物配置都有大量优秀作品。当代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都可有许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方面景观创造要考虑其所在地现状,另一方面局部景点布局要服从整体,注意主从关系。设计师营造景点,通常是驾轻就熟,而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却常常被大家忽略。比如在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的设计上。有些设计师最初想在公园中规划较为复杂的多层次景观元素,甚至还有“玻璃水晶城墙”、“激光虚拟城墙”的考虑。但因公园的性质是遗址公园,是以保护和展示古城墙,还原古城墙的历史风貌为目的,应将古城墙作为景观的主体。最终公园的植物配置以及景点布局都紧紧地围绕古城墙的历史脉络展开,使城墙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人们可以在石阶与古藤下细细品味历史沧桑与变迁;同时,简洁的设计布局使公园与城市景观相互辉映。

  1.庭园理水。水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无论北方、南方造园,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论述。贝聿明在苏州新博物馆的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陆地与水中小岛用曲桥相连,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内外相连,动静结合,瀑布、喷泉、涌泉的设计应用,使园林有形、有声、亦动、亦静。运用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最有活力的水的形态提炼升华,展示在人们面前。

  2.渗透与层次。追求意境的幽雅深远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都利用各种手段来增强景的深度感和层次感,使空间错落有序,层次变化异常丰富,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即是借景。在重庆长安华都住宅小区的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景观面积并不大。如何以小见大,使人们有更舒适的休闲环境,是设计上首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突出应用了借景和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将几个重点景点作为道路变化的对景,道路线性的曲折变化则紧密结合这些对景景观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景观空间的层次与变化,另一方面在绵延一公里的景观长廊上不仅使各个景点之间互相借景,而且利用园林地处半山的地势,把远处的城市景观巧妙地借到园中来,使不大的景观空间,显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到现代园林中的典型范例。

  3.植物配置。园林本来就是以种植花木起家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除了可以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还能使园林空间更加含蓄而深远。另外,中国园林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的品格。许多植物的象征:如竹的坚韧与虚心、梅花的傲然风骨、莲花的吉祥如意、等等,都为普通老百姓接受认同。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应以满足生态功能为前提,赋草木以情趣,使人们接近自然、品味自然、融入自然;也能让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富有神思与韵味。

  近几年,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得到飞速发展,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现代园林文化始终未能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使现代中国园林的营造失去了其扎根的文化沃土。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汲取中国园林文化的本质特征,抛弃其历史局限性,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建立现代中国园林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抹杀了各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身份的时期,应当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后殖民理论视角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工学论文04-21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07-23

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论文04-16

小议现代园林的进展趋势论文06-28

论园林的绿化养护论文10-05

从难度理论视角论商务语类翻译障碍08-27

中国知识管理的趋势论文12-11

后殖民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07-31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