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时间:2021-10-03 13:15: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摘要:本文在探讨生态城亓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掏模式从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构建了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标准

  1前言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一类以人为桉心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环境系统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围绕人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各要素。因此,城市可看成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较高的速度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区域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区域功能和人民生活等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但在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区域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教、生态良性循环的^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喈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生态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的依据,城市生态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目标,也有增长、结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标。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这些目标。借鉴国内外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我们认为.构建大城市生态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应从下三个方面考虑:(1)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人类活动为主线,按照资源持系统一环境支持系统一经跻支持系统一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路构筑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2)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强调对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协词性的评价和测度。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和核心所决定的;(3)设计的指标应灵敏度高、综合功能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动态指标),协调性指标(动态或静态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指标选择的原则应注意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以及现实性。

  3广州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1目标层

  以生态综合发展程度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能力与协调度。评价生态综合发展程度,需要选择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等不同类型,使其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和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在数量上反映其总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能力潜力以及后劲。

  3.2准则层

  准则层是由反映目标层的指标构成,为了达到经济、杜会、资源的协调发展的目的,它分别由经跻指标体系、人口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及社会稳定发展指标体系来反映: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广州市典型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同时反映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态问题,突出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反映可以通过存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和变动度指标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来进行。

  3.3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它是由各单项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的设计不仅要静态反映广州市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而且还要动态反映其变化程度为了反映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可更多地选择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这不仅可与外省共性的指标进行对比,也可以反映广州市特殊的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4广州建设生态城市标准与指标体系

  广州建设生态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绿地、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必须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发展,达到整体功能最佳。所以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目标也应从这四个方面来确定。分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量指标的建议指示一个动态的指标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指引作相应的调整。

  4.1建设标准

  广州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可分为四个分目标系统:人口优化、社会文明、经济高教自然和谐: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或满足以下标准的生态建设:

  4.1.1人口生态标准

  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保持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和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即人口再生产控制在当时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口密度即其分布合理。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较高知识(智力)在整个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占主体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自身发展、健康水平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性得到充分发展。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生态文明观渗透到政策、制度、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汉、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4.1.2社会生态标堆

  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与人口及其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综台服务能力高公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牛活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井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能力强、教率高.

  4.1.3经济生态标准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故外廷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推广“3R”战略,即Reduce(减少消耗),Reuse(重复使用)和RcrcI(循环再生),提高教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台利用承平知识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智力(信包智慧)将成为资源的主要开发方向,创造知识和智慧的价值,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采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实施文明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实现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建立一种于人类的生态安全、社会责任和精神加之相适应的健康的生恬方式

  4.1.4自然生态标准

  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山川、郊区林地、农业用地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从区域环境的自然本底出发,充分保护和利用城乡依托的区域大环境各种自然要素,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实现大地园林化大小公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乡发展和开发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本土植物、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生物栖息、繁衍、觅食通道,保证城乡生物有良好的生境.促进物种多样性趋于丰富城乡土地利用合理.各类用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保护区等)分布合理,城乡结构、布局形态、功能分区协调,实现城乡空同结构山水化和田固化城乡建筑突破传统的经济技术美学观念的局限.更注重社会和生态效果,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建筑及其设施与人、环境协调.不仅要求建筑适用的高教、舒适和美观,而且要求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如使用回收的材料和可以回收的材料建筑物绿化、太阳能利用等,以达到最小的耗材、少量的灰色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自然、人文景观各要素问协调。街区、建筑及其环境布局、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空间环境宜人、和谐城乡风貌特色鲜明,与地域环境协调,并具有时代特色。

  4.2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可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含科教)、资源与环境系统(自然系统)、人口系统四方面选取反映生态城市特征的指标,较全面地反映其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在力、发展管理效率、发展压力度、发展协调度、发展开放度、发展谓控度、发展均衡度等特征。城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可根据其宴际情况筛选完善,但必须超越狭义的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绝不能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而应在生态系统的探层次上进行建设,充分融合城市社会、经济人口、文化、价值等因素.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据此,我们建立了广州市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根据以下原则建议当前城市生态评价标准:(1)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2)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3)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4)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作出标准值;(5)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相关文章: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10-06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01-17

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10-06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7-03

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论文04-16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12-28

城市生态水利系统功能评价研究09-04

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比较与研究12-28

城市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