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理论在民族管乐演奏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1-10-03 18:14: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呼吸理论在民族管乐演奏中的运用论文

  气息是管乐的生命,对管乐器来说,呼吸方法掌握是否得当,是演奏之根本。气息运用的正确与错误,对技艺表现、音乐感情的表现、优美音色的表现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从事管乐特别是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的演奏员来说,掌握科学的呼吸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演奏及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唢呐、竹笛、葫芦

浅谈呼吸理论在民族管乐演奏中的运用论文

  丝、埙等民族管乐的学习、演奏,浅谈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的呼吸理论认识,意与同行探讨,以求切实提高演奏水准,共同促进民族管乐艺术的发展。

  一、民族管乐演奏中三种呼吸方法之比较

  我们知道,关于呼吸的理论,在歌唱艺术中是比较完整的,而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艺术则不够系统,在管乐吹奏教学中,用气方法的教学还没有从理论的高度给予观照。总的说来,管乐演奏的呼吸方法和歌唱艺术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此外,民族管乐各种不同乐器的演奏上,用气方法也稍有差异。在一般条件下,成人的呼吸为每分钟16—18次,呼吸的原则为1500亳升,而管乐演奏的呼吸无论从次数还是数量上看,都将改变一般呼吸的规律,也正是由于这一要求的改变,演奏者的呼吸习惯和呼吸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基于演奏和健康需要,我们将如何获得正确恰当的呼吸方法与技巧,并应用于我们的演奏呢?要怎样才能得到完美的音色,轻松自如地吹奏优雅动听的曲调呢?怎样才能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呢?这要从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中三种不同呼吸方法作一对比,才能找到最佳选择,从而获得最佳演奏效果。这种呼吸方法分为三种:第一,胸式呼吸法;第二,腹式呼吸法;第三,胸腹式(混合式)呼吸法。这三种类型的呼吸方法,第一种与第三种有很大的不同,而第二种与第三种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实践体验如下:

  (1)胸式呼吸法:此种方法又称肋骨式呼吸法,特点是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吸气和呼气是靠扩张和压缩胸壁的方法来进行的,吸气时小腹收缩,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呼气),是单纯的运用胸腔呼吸。胸式呼吸因为气息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短,在快速乐曲中及短时间换气、“偷气”时可以使用此方法,但不能过长时间、长期运用胸式呼吸。因为这种呼吸方法,气量达不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不能持久,同时,单纯地运用胸式呼气,无法控制和延长气息,为了扩大气量往往会抬肩吸气,不但形象不雅观,而且气息一泄而出,不利于演奏效果的发挥。肺部过于劳累,会使人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现象,

  于身体健康不利。所以,在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的演奏、教学中,不提倡运用胸式呼吸法。

  (2)腹式呼吸法。又称横隔膜式呼吸法,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要感觉气息往下走,民间叫做“气沉丹田”,(丹田位置在肚脐下三寸)。呼气时,丹田(小腹)要绷住劲,均匀地将气吹出。这种方法能克服胸式呼吸的不足之处,能有效地控制气流量,还可以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的腹颤音(气震音)效果。这里所讲的腹式呼吸法体验已经不是过去民间的纯腹式呼吸,民间的纯腹式呼吸,过分强调丹田,没有腰部的扩张支持,使横肠肌过分下降而失去弹性,反而不好控制气息,引起喉头紧张,发出一种不受控制的颤抖音,更谈不上音色美和音乐旋律的强弱变化了。腹式呼吸

  优点在于气息位置低,藏气量较大。

  (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这是目前管乐界公认的最合理、最科学、最正确的`呼吸方法。本人体验如下: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此种呼吸法可获得比单纯胸式呼吸法和单纯腹式呼吸法更多的气量,也就是说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时吸入的空气量最大。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相当均匀,由于这一点,呼吸肌肉用气变化较轻松,这也是联合式呼吸法比其他呼吸法更为优越的地方。因此,吹奏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器最好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二、民族管乐演奏中正确呼吸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首先,前面我讲到,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左右,你根本不用去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呼吸,而且呼与吸的瞬间基本相等。但是吹奏管乐器就不同了,我们是根据音乐的需要(在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前提下),有意识的强行快速吸入大量空气,然后慢慢地将气呼出(吹奏),这样的呼吸就需要有技巧了。

  当我们对上述三种呼吸类型进行比较后,就不难判断胸式呼吸的不可取。如果经常采取胸式呼吸,不能吹奏出优美的音色,不能控制较长的长音,对演奏者身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然而对于初学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者来说,并不是主观上要选胸式呼吸,而是不懂也不会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即使吹了好多年,如果没有专门学习和练习胸腹联合呼吸法,也还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吹奏乐器时也只能是自然而然地运用胸式呼吸。我们所练习的呼吸方法主要是解决如何正确的吸气(相对于呼气而言,更为重要)与呼气(吹奏),换句话说,就是解决如何控制气息的问题。吸气时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气总是要吸到肺叶里,而肺叶的位置在胸腔,气绝不会吸到小腹丹田的位置。民间讲的“气沉丹田”是指横隔膜向下压,以使肺叶尽量扩张,吸进更多的气。呼气时,利用腹肌的力量进行控制,小腹向里收缩,使横隔膜向上推,将气呼出,而不是靠肺叶向外呼气。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的区别即在于此。

  其次,本人经过长期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的学习、演奏、研究和教学等艺术实践。把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应用于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的演奏及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学习者是不是立即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呢?笔者认为,初学者应该先学会腹式呼吸,找到“气沉丹田”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能完全自如地运用腹式呼吸后,加上胸肋部扩张动作即为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第三,呼吸气息速度、节奏的控制。当然,以上文所述只是民族管乐演奏中呼吸法一般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在实际演奏中,根据乐曲的需要,还应有三种不同的使用,那就是(1)慢吸慢呼:这主要是长音练习,演奏抒情缓慢的曲目时使用;(2)快吸快呼:这主要是用于快速演奏的乐曲或乐曲中的快板部分,有时强吹也使用;(3)快吸慢呼:这种呼吸在一般的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及戏曲伴奏中最常用。这三种呼吸与以上所讲的胸式、腹式、腹联合式呼吸法相辅相承,都是乐曲演奏的重要环节,是达到优美演奏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民族管乐演奏中呼吸方法与技巧运用的一般规律

  诚然,正确的呼吸是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的基础,但在实际演奏中要因人、因曲目表现、乐器不同而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正确的呼吸,才能使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的演奏效果产生质的飞跃。也就是说,这应当根据不同民族管乐器材料、成声原理、发声方法、音色特点等不同,结合正确的演奏姿势,手持乐器的方法及手指灵活程度、口型、口劲(上下唇挤压力量)、风门大小(气流经过的口缝隙)、口风(气流)急缓、气流角度、腹压力量、舌头变化、音量强弱、不同音高、音色的变化等与气息协调控制,才能产生理想的演奏效果,这也是每一个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者所要追求的最高演奏境界。

  总之,正确、恰当的呼吸方法与技巧是唢呐、竹笛等民族管乐演奏和戏曲伴奏的基石,因而广大演奏者、民族管乐爱好者必须牢牢掌握。我们要不断探索追求,为促进中国民族管乐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呼吸理论在民族管乐演奏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论文12-25

浅谈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作用与影响论文03-13

大提琴演奏中的呼吸艺术论文12-16

浅析二胡演奏中力度的运用论文12-08

浅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03-11

元认知理论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运用10-03

浅谈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培养与训练论文12-24

浅谈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4-17

浅谈“包袱”在婚礼主持中的研究与运用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