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因素浅析的论文

时间:2021-05-22 18:42: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因素浅析的论文

  “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口号,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上好一堂课应注意的一些心理因素,谈谈个人的浅见。

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因素浅析的论文

  上好一堂课是指在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教与学要有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其客体是知识。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既有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又有学生孜孜以求、学而不厌的“学”。教育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处于主动地位。上好一堂课,在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积极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之一就是充分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的确定目的。教师在备课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叫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积极自觉性和学习的直接兴趣组成的。学习动机的实质就是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反应,是通过学校教育、教师教导以及家长亲友的影响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在学习活动上的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常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这就是学习的动机。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加深对知识的感、理解和巩固运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书本知识,接受间接经验实现的认识过程。它既不同于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总规律,又不能离开这条规律。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作为他们共同特征贯穿于认识过程的始终。一般情况下,这几种心理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认识活动。要想使认识准确、深刻就应当调动“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经过实践的培养、训练,就发展成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注意能力。所谓发展智力,就是指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五种认识能力。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材,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和特点去进行教学。感知教材,就要掌握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的特点去进行教学。感知教材,就要掌握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的特点和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可采用直观教具,视听手段,用眼观察,动手实验,或借助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增强感性认识。体现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很重要。理解教材,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三、用记忆规律,培养学习“当时强记”“试图回忆”的习惯,提高记忆能力

  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其标准是对所学知识能准确记忆、牢固记忆、快速储存、敏捷提取。良好的记忆品质是要经过严格培养训练的。因此,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中认真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记忆类型特点。记忆类型是根据各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的情况区分的。(一)听觉——语言型是用耳朵听过的信息,八岁以前多为此型。(二)视觉——语言型是用眼睛看过的信息。(三)视觉——形象型是靠图像、实物接受信息。(四)听觉——交往型是在同别人交谈、问答中接受信息。(五)触觉——运动型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信息。多数人都属于综合症。根据学生不同记忆类型,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科、不同课的类型,指导学生选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总的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要系统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必须依赖有意记忆。有意记忆主要分为①机械记忆,根据事物间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进行记忆,又叫未经理解记忆。基本方法又重复记忆法、背诵记忆法。②逻辑记忆,根据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采取理解记忆的办法进行记忆,又叫理解记忆。基本方法有小结归类法、轮廓骨架法、提纲网络法、笔记记忆法。③图示记忆法,事物间的关系不是按照逻辑关系构成的,但可以通过颜色、符号等图示、表解的方法进行强记,又叫图解记忆。基本方法有列表对比法、图解模式法、比较记忆法。④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基本方法有最初强烈印象记忆法、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法。⑤情感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基本方法有争论记忆法、趣味记忆法。⑥运动记忆法,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基本方法有联系记忆法、读写记忆法、运用记忆法。

  四、用注意规律,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

  人们只要处于清醒状态,一刻也离不开注意。注意不能独立存在,它伴随各种心理活动的始终。因为有注意参与认识的过程,使人们对客观事物能迅速、清晰、深刻、完整地进行反映,使人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得到提高。可见注意是顺利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有人形象地说:“注意是智慧的天窗。”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人们要想认真地观察,牢固地记忆,敏锐地思考,创造地想象,从而获得真知灼见,必须依靠有意注意。当然,无意注意在人生中也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信息都是通过无意注意获得的。要认真研究注意规律,科学地掌握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因素。在教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科学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消除脑力疲劳,振奋精神。注意和学生年龄紧密相关,国内一位学者认为学生注意持续时间随年龄而增加,五至七岁为十五分钟;七至十岁为二十分钟;十至十二岁为二十五分钟;十二至十五岁为三十分钟;十五至十七岁为三十五分钟。

  试以一堂综合课为例,谈谈怎样通过两种注意配合使用,维持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的高度注意。一堂课通常以“组织教学”开始,先使用几句简明的话要求学生注意,有时通过旧知识来引起学生精力集中。有时明确提出本节课的目的、意义,是学生注意集中到教学中来。总之,要求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接着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需要,引发学习动机。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讲授新课”,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排除疑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启发积极思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紧一堂课最佳时间(前二十或三十分钟)在学生情绪最饱满,经历最充沛,处于“高强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使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新材料。这是充分利用“前半堂课优势”,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时刻。当学生由于注意力持续集中,精神紧张,感到脑子疲乏,注意力稍有分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轻松一下,变换一下方式,通过新异刺激转移学生注意力,引起“无意注意”。

  五、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交往,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必须避免“注入式”“满堂灌”,要采取启发式,师生共同活动,因势利导地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这样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这种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要爱戴老师、尊敬老师、信赖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往往会引起学生学好老师所教课程的兴趣。教师的积极的肯定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这就是很多优秀教师的秘诀之一。

  无数优秀课例都证明了启发式是师生心理交往的有效形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智力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取得成绩,受到鼓舞,得到心理满足,进而得到积极的、肯定的心理强化。这样就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智力活动的需要,形成驱使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因素浅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因素浅析论文12-28

浅析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07-12

如何上好一堂课01-16

浅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的论文11-21

青年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论文01-19

浅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论文01-25

浅析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论文02-24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浅析07-03

职场新人上好第一堂课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