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刻版画印刷图像的独特性论文

时间:2021-06-07 16:55: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木刻版画印刷图像的独特性论文

  木刻版画的来源是印刷术,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手段,但是它和印刷术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代的进步中,数字化时代逐渐来临,机械的复制图像由于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优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木刻版画的手工印刷图像存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浅谈木刻版画印刷图像的独特性论文

  1 机械复制背景下的手工印刷图像

  在本雅明的关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中的著作中曾经提出,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中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利用浇铸、制模这些程序,最终制作出了大量的青铜器、硬币以及陶器等。这些艺术作品在独特的艺术技巧下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不能在一定技术下进行复制。木刻板的出现为版画的机械复制性变为可能,在印刷术被发明后,文字的机械复制随之出现,并对此后的平版术、摄影术和照相术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在1900年前后时间内,技术复制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将流传的艺术作品进行复制,从而改变了艺术品对人们的影响价值,同时在艺术的创作方式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1.1 机械复制印刷和版画手工复制印刷

  最初,手工复制印刷是为了复现和传播图像,图像的现代机械印刷技术就更加方便快捷,且有着十分完美的复现效果。对于图像复现术,手工复现是机械复制图像的必经阶段.但是在复现版画以及机械复制竞争中,复现版画从原先的历史任务中得到了完全解放,自觉地走上了艺术空间范畴。

  1.2 拟像、摹本、版画印刷图像

  拟像、摹本、版画印刷图像都被包含在了制造图像范围内,但三者的区别很大。

  在工业革命出现后,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艺术品复制方式可以为机械制造,就像是著名画作可以利用印刷术实行翻本制作一样,这样的机械复制才与本雅明所提出的机械复制艺术生产方式一样。名画被大批量生产后,就成为了毫无现实感的形象物品,最终发展为无比的泛滥,主要由于文化工业繁荣过剩,所有商业形象的机械复制链条中,游离在摹本产生后,却又无法趋向于无限复制的拟像。

  以上论述,说明了摹本有着人工痕迹原本,但是缺乏复数性的图像复现等性质,拟像是一种没有人工痕迹,且缺乏原本,但是它是可以无限实行机械复数的图像复现形式之一。

  手工印刷版画是图像复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且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版画在制版完成之后,还需要经过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印刷。版画的印刷需要取得相应数量的复本,即版画需要具备复数性。但是,在版画实际的印刷操作过程中,木板在大量的印刷中会被严重磨损。复本印刷的先后顺序、不同人的印刷习惯会在对木刻版画的图像印刷质量造成影响。实际上,复本与复本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版画的复本之间更不存在这一说法,他们是版画印刷的起源和原作,和赝品中的摹本不相同,和没有手工痕迹的拟像也不同,但是版画中需要依靠机械,经过这样,也没有拟像一样的机械印刷痕迹。

  2 手绘创作图像向木刻版画印刷图像转化的特性

  版画制作中需要画家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图像实现在木板上的制作,随后,对其进行印刷,版画家主要需要将自身感受反映在纸面上,其中需要经历的最为重要过程就是制版和印刷,这是版画区别于其他手绘图像的关键特性。

  2.1 手绘图像直接性特性分析

  手绘指的是通过人手在特定的纸上或是在各种媒介上进行作画,同时为画作基于某种特殊情感意义,将其变为纪念物品或遗物。手绘是最原始的,有着漫长历史的表达方式,图绘出现的时间比文字表达出现的时间更早,并且在创作活动中是最为便利的手段。手将人的感觉在思维的创造中变成可视物体,或是进一步实现再造。手绘的直接性是形成画面图像最终形态最特别的手段。

  2.2 木刻版画图像的间接性

  在相关文献记载、实物留存文物、各种历史迹象显示,中国雕版印刷技术第一次出现是在隋末唐初,这一技术的出现整整比欧洲的印刷术出现时间早了700多年。间接性是版画和其他画种的最基本差别,从制版转化到图像印刷过程。其他画种的性质均为直接性,但是只有版画是间接性的.版的材质、设备尺寸、大小规则以及印刷中使用的技术都会使得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产生无法估量的纯粹的绘画视觉效果。

  2.3 木刻印刷图像转换的独特性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手绘图像以及木刻手工印刷图像关系进行了揭示,表现其中的微妙关系。手绘有着灵活性的特点,该特点是木刻版画所不能比拟的.由于木刻材质的特殊性,刻刀在木板上发生的运动并不像手绘那样轻松、流畅、自在,通常存在较大的难度.而手工印刷图像在印刷过程中的程序较为复杂,各个环节都极其重要.如纸张要保证绝对干净,墨台、墨滚等要保证十分整洁,制版中的各个步骤都必须要成功,在如此严格的条件下才能达到自身心目中的理想效果。

  3 木刻印刷图像转换后的特性

  版画被印刷后,将会出现一张不同于手绘图像的版画印刷图像。无论什么种类的艺术作品,其自身都具有独特的形式,并且自身的特色和其他艺术品之间会产生实质性的区别。

  3.1 感情表达障碍

  手绘创造不仅在手表达上具有灵活性,并且在情感表述的宣泄方式也具有直接性特点,因而可以体现直观和积极性的内心活动,可以体会到直接的语言艺术快感。版画制作和转化过程中,手绘的'艺术情感表达被抹杀,制版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相对与国画和油画来讲,很难对画家的情绪以及个性实现直接性的表达。对此,版画创作过程中是具有理性和程序性特点的。版画在某些很难表达且存在强烈表现欲望内容上,有着很强的局限性,制作过程中情感的体会是真实且无法抗拒的徘徊和琢磨不透。随后基于感官愉悦性的再次回归上,实现对虚伪性真实的承受,版画家对一张转移和降调中难以有着初恋般的情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了制版过程中充斥着单调和乏味的工匠气息。但是转换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3.2 转换后木刻印刷中的语言特点

  在木刻版画雕刻过程中,木刻从木头上对手绘图式的线条和形象实现了释放,同样也可以被称为是形象或是线条转变的结果。雕刻中会比较依赖于刀刻线条以外的多种动作。这些道具的镂刻中产生的多余线条和形象,一般会由于绘画过程出现各种不同的绘画艺术效果。以刀代笔的艺术创作中,如用刀切东西那样迅速有力。因为其创作媒介是木块,木质有着坚硬和纤维性特点。刀味和木味就是指这种刀刻的痕迹和木板质地,版画家在充分利用木刻这一特点上,才能实现对挤压出的线条和形象进行充分加强和放大,最终创作出具有木刻艺术语言的作品。对比笔绘的艺术效果,木刻的强硬程度更挺拔多于溜滑,更加锐利强烈、简洁明快而不疲软平淡。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木刻版画印刷图像有着不同于笔绘的艺术效果。木刻之美中彰显着刀木之美,更是对力量之美的充分展现。

  4 版画语言中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在特定媒介材料中构成的形、运动、声、色和空间结构等形态,其中对以上不同结构中和技术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包含,是艺术观念中的符号系统.艺术语言不存在声音和文字的障碍,因此被人们称作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其中对绘画艺术语言也进行了包含。

  同日常的语言比较,艺术语言具有特殊性和间接性等特点,其中的文字、动作、声音、色彩等都是艺术家希望进行表达的工具。艺术家希望表达的内容或是事物都蕴藏在其背后。以上这些内容、外部形式以及表达中的更深层次相互间的关系,都可以被称为深度.海格庞蒂曾说过:深度并不是人们在飞机上可以看到的近处的树林,远处景物之间等等这些没有丝毫神秘间距,也不是透视画生动展现的遮挡关系;这两种视点都过于明了,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那构成谜一样的东西才是事物的关联,也是处在他们之间的东西。

  中国现代版画是通过拿来主义形式从欧洲现代版画中引入的,随后逐渐和我国本土和民族化产生了融合,最终形成了以阴刻为主的阴阳脸,以及中国传统阳刻为主的制作版画形式,和我国的传统审美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融合,并最终发展成了木刻版画中的刀木风味、刀趣、黑白经营为主的审美语言规范。我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材料和绘画基本语素主要是在笔触的方式下展示的,并成为了独立性的审美意味,例如中国画中比较讲究笔法和笔墨等。而版画的创作中较为重视三味:刀味、版味和印味,在刀味中是以刀代笔,但是刀并不是笔,刻刀最终留下刻痕的绘画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版味主要出现在刀刻的版种内,利用板材不同的质地与纹理,刻制在木板上的语言符号不同于其他信息传递工具的特殊性质.印味指的是在版画被拓印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刻板中,技巧的发挥通常要受艺术形式的影响,刻板与艺术思想之间的关系为同构关系,但是在这一关系中缺少了艺术的思想和观念,过于炫耀刀刻的技巧忽视艺术的表现,最终创作的作品将会严重缺乏艺术内涵。而过于注重技术和材料不重视艺术语言的表现,则会产生片面性追求刀味和印味等的不理想、不准确艺术表达效果。通常,版画的技法特征语言是版画的艺术语言,而版画的版味、刀味是偶然性效果,肌理、材料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都对版画的艺术产生着影响。

【浅谈木刻版画印刷图像的独特性论文】相关文章:

版画技法-《木刻的语言与个性表现》教案03-09

木刻05-16

木刻版画技术在三维动画《在路上》中的实践运用论文12-07

数码版画与传统版画之比较论文12-07

木刻猴子01-01

题木刻屏风,题木刻屏风乾隆,题木刻屏风的意思,题木刻屏风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图像与美术特点论文01-13

图像处理技术论文08-13

版画美术论文参考文献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