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分析论文

时间:2021-06-23 18:54: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分析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本文考察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福利支出现状,分析了各地区的社会福利支出的地区差异分布,认为地区差异分布是由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支出能力和社会福利制度结构上的差异所致。最后,本文提出若干缩小社会福利地区差距的措施建议。

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分析论文

  关键词: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社会福利支出;财政支出能力;社会福利制度

  0引言

  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而迅速的增长。1979年,我国人均GDP为717元,而2007年上升至18934元。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同形式的差距,如贫富差距、社会福利差距等。目前,国内学者对不同形式的差距研究分为4类[1-6]:地区差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间差异、省内差异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其中,省间差异和地区差异最受关注。地区差异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可测量的人均GDP和收入差距,还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教育和社会福利的差距。

  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但这些研究基本上局限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差距[7,8],而对于社会福利支出差距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并且,目前社会福利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制度[9-11],未对省市、省际之间的地区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考虑我国地区差异的多面性,考察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揭示我国社会福利方面的地区差距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见。

  目前社会福利定义有两种,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造福和社会服务。本研究从狭义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国民政部统计的数据,分析各省市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

  1我国社会福利支出现状

  本文采用相对量比较的方法考察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情况。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8》统计的数据,我国一直以来对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规模非常小,如2007年民政事业支出为12,155亿元,虽然比2006年增加了32.8%,但它仅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2.45%;而社会福利支出只占我国民政事业总支出的7.2%,其金额为87.6亿元。且此金额中还包括社会救济等其它支出,因此,严格意义的社会福利支出仅为64.2亿元,实际占我国民政事业总支出的仅为5.3%。

  表1为2007年我国民政事业支出(预算)明细,如表1所示,民政事业支出包含抚恤金、退役补贴、城市生活保障、农村救济、城市救济、社会福利、民政事务、自然灾害等。它是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承担项目的支出比重不同。

  由表1可知,国家财政在民政事业支出中财政支出比例比较大而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非常小,2007年国家财政对社会福利的预算支出仅为369万元。

  近几年来民政事业支出中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明细如表2所示。表2可知,2007年我国民政事业支出中,国家财政的直接支出(预算)为5.6亿元、国家财政转移支出(使用用途待定)为517.5亿元,合计占全国民政事业总支出的42.6%。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民政事业支出预算中地方财政比例大于中央财政,且具体的民政事务也是地方政府承担。另外,表2所示的国家财政转移支出中用途待定的资金,能否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统筹规划。

  通过以上分析,地方财政承担社会福利事业的运营责任是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特点。我国社会福利对地方财政的依存度非常高,所以财政能力薄弱的地方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水平必然很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地方经济的差距,现已反映到各地区社会福利支出能力的强弱。财政能力薄弱的地方政府,资金短缺将是平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瓶颈问题。

  2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发现东部地区普遍偏高,而中、西部地区偏低,各地区间存在的差距极大。例如,2007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的9倍。

  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各地区收入的差距,而收入的差距直接影响各个家庭的消费支出。考察2007年全国各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上海(24,260元)是最低的西藏(3,215元)的7.5倍。按消费形式分类统计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果,如表3所示。在医疗保健、教育、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各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动系数分别为0.30,0.33,0.64。所以,可以推断地区之间差距主要反映在医疗保健、教育及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之中。我国各地区之间差距不能简单的以GDP和现金收入的差距来衡量,因为它含有各种形式的差距。这种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已直接影响了地区居民在社会福利需求方面的差异。

  我国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财力。如果地方政府不具备或欠缺对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能力,肯定影响到地区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因财政能力过于薄弱,无法保证地区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因此,着重分析社会福利支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的地区差异以及它们与地方财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2.1社会福利支出的地区差异

  以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量比较的方法考察了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福利支出现状。2006年和2007年各省市的人均社会福利支出均有些增加;各省市之间的社会福利支出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支出普遍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比较低。目前,我国人均福利支出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的省份之间差距已达到10倍。

  地区差异程度常用变动系数来表示,2007年我国的省际差异现状如表4所示。表4列出了5种统计项目的变动系数,人均社会福利支出为0.949、老年人福利支出为0.935、地区内GDP为0.630、人均财政支出为0.662。其中,属于所得再分配领域的社会福利的.变动系数最大,因此可以推断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的社会福利差距将会不断扩大。

  表5是各省市社会福利支出在民政事业支出中的比例排序,表中只列出排序中前5位(高位)和后5位(低位)的省市。表5可知,支出比例高的省份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已达到10倍以上。为了明确地方财政的民政支出情况,制作了各地方政府的民政支出的排序,如表6所示,前5位(高位)省份的地域分布是比较分散,但后5位(低位)省份基本与表5所示的高位省份相同,上述分析可以揭示地方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视程度。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民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很低,但比较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自然灾害、救济等民政支出比较多,而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对比较少。

  2.2地方财政能力与社会福利支出

  如表4所示,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的变动系数大于民政事业支出的变动系数。一般,人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支出与社会老龄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因此,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应该相应的提高社会福利支出。但是,表7中可知,各省市地区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支出不完全是老龄化化程度决定。例如,老龄化率为第2位的重庆、第8位的四川省,其社会福利支出的排名分别为第25位和第30位;相反,老龄化率为第31位的宁夏、第26位的广东省,其社会福利支出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5位。

  分析各省市老龄化率的排名与人均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排名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19,相关性极低。因此,我们推断我国的社会福利的支出水平,不仅受地区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地方财政能力的强弱有关。财政能力强的地区,对社会福利的支出也越多,结果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2.3基于物价差异分析社会福利支出

  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福利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形成地区差距的直接原因是地方财政能力的强弱。然而由于各地物价水平参差不齐,物价水平高低也是影响地区福利支出水平的因素之一,以下从物价水平的角度出发,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考察我国各省的社会福利支出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地域辽阔的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物价的差异是必然的。目前,简单的比较社会福利支出,已不能反应各地区差距的实际水平。经济发展的差距,决定各地区物价的差距,物价的差距影响居民收入的差距。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调整地区间的生活费用的差距,可以不同程度缩小各地区之间社会和经济上的差距。

  鉴于上述原因,研究人均社会福利支出的差异时,必须考虑各地区物价水平的不同。因此,本研究利用物价差异系数,评价了各地区相对的社会福利支出水平。物价差异指数是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除以物价最低的西藏(100)为基准计算所得值。比较各地区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单位人均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其结果如表8所示。

  如表8所示,比较去除物价影响后的“真值”,发现各地区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2007年人均社会福利支出最多的新疆为632元,最少的海南为103元。支出最多与最少的省市之间差距是物价调整前为11倍,调整后是6倍。通过物价调整实现了社会福利支出差距的缩小,但其差距还是比较大。还有,值得关注的是物价调整前社会福利支出多的省份为含上海在内的东部地区城市,而调整后社会福利支出多的省份为西部地区的城市,而中部的城市支出依然很低。

  根据考察地方政府的福利支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与家庭医疗、保险的支出之间的比值,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地方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与家庭医疗、保险的支出比值超过1的地区为、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而这些地区是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处于全国高位的6个城市,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另外,西藏、宁夏、新疆等地区的比值也高,但是这些地区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援助的缘故。第二,比较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和家庭医疗、保险支出,其比值大于1的省份有上海、广东、天津等地,而其它地区都处于相同的水平;比值小于1的安徽省和河南省等,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比较低。

  以上内容,分别阐述了地方政府支出与家庭支出之间相关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福利支出都比较高。第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因此一般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并未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物价比较地区之间人均医疗保险支出、地方政府福利支出以及老年人福利支出,发现各地区之间存在极大地差异。福利水平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财政能力弱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地区社会福利服务水平也比较低。

  3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结论和改善建议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省际差距)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国家财政对社会福利的支出规模非常小,地方政府对社会福利支出的财政责任比较重;

  ②各地区社会福利支出非常不均衡,且各地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差距继续在扩大;

  ③即便利用物价差异系数调整各地区社会福利的支出,比较各地区的家庭人均医疗保险支出、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单位人均老年人社会福利支出,其结果发现各地区的社会福利仍然存在极大地差距。

  综上所述,各地区存在社会福利差异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存在差距;第二,各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结构上存在差距及对福利支出的重视程度不一。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为了减少社会福利的地区差距,必须协调发展地区经济。从财政方面讲,主要是如何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自身经济发展能力。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提高中央运筹资金的能力,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资;第二,完善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三,注重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只有地方政府提高了自身的财政能力水平,才能保证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结构。最终能缩小全国各省市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的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比较研究07-03

浅谈新旧准则差异分析论文05-12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原因的实证分析07-12

人才差异化管理分析论文10-20

篮球战术在大学体育的差异分析论文09-02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10-18

不同的地区感恩节的差异02-16

塔城地区大风天气过程分析论文11-30

土地用途管制绩效的差异性分析论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