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探析论文

时间:2021-09-04 13:02:45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消极影响的分析,对如何有效防范盈余管理进行了对策研究。

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探析论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比较全面的概括是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为达到筹资、避税等目的,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一是收益平滑。即公司为塑造良好的形象,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平滑收益给人以公司收益稳定增长、风险不大的感觉;二是收益最大化。这种策略通常被用于管理人员为实现报酬和债务契约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三是收益最小化。这种策略一般被用于节税或延缓纳税目的,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扩大当期成本费用列支以减少当期收益;四是巨额冲销。这是公司在遭受压力或更换领导时常采用的策略。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盈余信息是重要的会计信息,其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用户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二)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影响个体间财富分配、消费和生产企业间的资源配置等。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三)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

  四、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由于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由此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作假、利润操纵相比,具有更加隐蔽的特点,是现有法规所鞭苍不到的。为遏制上述消极影响,构筑起综合的、多层面性的防范体系和治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的存在与现行的会计所采用的原则和方法分不开。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会计选择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是形虚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快出台新的、超前性的具体会计准则,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的现象,特别是目前问题较多的企业并购、合并会计报表等准则;补充和修订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一些主观判断性较强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方法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

  (二)加强上市公司相关制度的管理。对上市公司相关制度的管理具体体现在:首先,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配股、中止交易制度。新股发行应以发行股数和募集资金总额为双重控制标准,这样有利于控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避免和削弱上市公司和证券承销商为提高发行价而对历史数据过度包装的利益驱动。建立综合的配股评价标准。上市公司配股必须在当年实施分红的基础上,不仅考虑净资产收益,还应以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利润总额比率、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率等项指标为评价标准,同时还要考评公司以上指标体系是否高于市场均值和行业内的先进性、配股资金的投资项目审查等因素进行配股资格的认定。其次,建立上市公司中报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季报审阅制度。由审计年报的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报或季报实行仅次于详细审计年报的审阅制度,并尽快用法规形式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以保证上市公司中报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季报及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后,特别是要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应“从多不从少”,并且对披露方式、内容、方法、时间、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以尽量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三)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较大的比重,太股东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股东大会形同虚设,中小股东无力对公司施加影响,治理结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国有股减持,改变失衡局面。其次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创造条件,使独立董事尽职尽责,履行好为上市公司把关的职责。为使独立董事能真正独立于上市公司开展工作,建议其酬金一律由上市公司提交给类似独立董事管委会这样的机构统一发放,各省市可成立与此相应的分会机构负责独董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三,要健全有数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挂钩,使腔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消除管理者的利益障碍。

  (四)加大法律监管力度。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较为宽松,市场监管缺乏连续性,这助长了机会主义行为。为此,须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有效监督和法律约束。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亏损上市公司或处于亏损边缘的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对严重违反有关法规操作损益的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以确保整个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执业水平,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这样,既合理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又可使上市公司法律责任意识增强,减少利润操纵动机,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执业更为谨慎,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参考文献:

  [1]蒋银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建议【J]。现代情报,2005,8:12 5—127

  [2]段绪梅,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 219—221

  [3]梦艳琼,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12 7—129

  作者简介:黄茜(1987—),江西萍乡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硕士09级研究生。

【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01-20

探析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11-30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对策论文09-09

非经常性损益、隐蔽空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论文09-19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对策的论文09-21

我国上市公司的担保风险及其防范初探管理论文11-06

新时期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 - 毕业论文02-23

探析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论文09-13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