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中学美育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策

时间:2021-10-02 09:23:05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美育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策

    美育在中学领域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不仅长期被拘囿在音乐、美术的狭小天地里,而且没有建立自己的学科地位,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就象没娘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和哺育,面黄肌瘦,缺少营养。罗田一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率先进入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的行列,开展国家“十.五”科研课题《农村中学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美育》实验和研究,积极探讨农村中学美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先后有多篇论文获中国教育美育专业委员会奖励,其中《树立大美育观念,走进大美育课堂》2002年参与全国交流获一等奖,《多渠道发掘美育资源,多途径开展美育工作》在2003年课题阶段总结中获美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同时,学校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单位,本文在今年杭州全国该课题研讨论文评比中又获得一等奖,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美育已经或正在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在审美的对象、内容、目标、范畴和标准上,也反映在美育的实施主体和接受主体上,既昭示着中学美育新的发展趋势,也体现着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于中学美育的新要求。其突出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在走出艺术教育的狭小天地,向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及家庭、社会领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二是越来越强调中学美育的学科本位,表现出强烈的学科化要求;三是正在由知识、能力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显现出鲜明的人本化倾向。前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中学美育需要更多的资源素养,更广泛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则强调中学美育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强化内核,建设独立的强大的学科支撑。如何紧跟时代,紧跟形势,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这就是我们中学美育面临的现实。 

    一、中学美育的开放性趋向。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学美育一直困守在艺术教育的狭小范畴之内,甚至有一些学校,即使在这个狭小的角落里也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这个本应茁壮成长的幼婴面黄肌瘦,不堪重负。大美育观念的提出和实验,正在改变和结束这种令人担忧的尴尬局面。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在《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全面地阐述了大美育的针对性、开放性、广义性和可操作性,并提出三个值得重视的观点。第一是通过100%的时间与空间,对100%的学生实施美育。一些学校在实验中又加上了全校的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能够动员、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100%的参与施教,形成施教的整体合力,在最大限度的时间与空间里,对全体学生实施美育。白教授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各科各育要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打破以前各科顾各科的封闭状态。第三个观点是让学校美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创造最佳的育人氛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美育理论和实践的新体系。尽管我们认为上述几个100%还值得商榷,但这种大教育观已经充分注意到审美对象的多样性,美育空间的宽展性和美育实施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广泛性,把学校美育从艺术教育中解放出来,拓展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从校园中解救出来,释放到家庭和社会,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种大美育观念在实践上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美育资源的全方位发掘必将给学校美育引进更丰富、更生动的源头活水,美育途径的全方位拓展、社会实施主体的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