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校出版产业改革发展刍议

时间:2021-10-02 08:14:4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出版产业改革发展刍议

高校出版社近年来蓬勃发展,“九五”期间,高校出版社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部分高校出版社已跻身全国强社行列。但是,高校出版社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社会生活和思想活动的多样化、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对高校出版社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新课题,高校如何增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加强与国际出版界交往、合作中,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作用尤显重要;另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经济发展思想的论述,给高校出版社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1990年以后,一直处在大学出版社综合实力前十名的位置,“九五”期间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排行前五十名。这样的业绩在地方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出版社领导较早地认识到党中央在80年代提出的日渐明晰的“市场经济”的概念,使出版社较早地介入了市场。80年代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率先在大学出版社中与民营书店开始合作——现在民营书店已经成为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当时,民营书店刚刚起步,在业内对他们还有偏见,视之为“投机倒把”的散兵游勇,绝大多数出版社只同新华书店合作,与民营书店合作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正是我们能够深入领会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勇于在市场竞争中开拓创新,较早地抓住了机遇,利用民营书店迅速在全国建立了高效的销售网络,以自己的诚信开拓出广阔的市场。现在,市场环境在不断改变,民营书店和国有书店同样成为重要的发行渠道,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市场在日渐成熟,出版社原有的发行运作方式如何适应推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现在的市场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是被动地适应这种不规范,谋取一时的利益呢,还是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为推动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而牺牲眼前的一些利益?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安于现状,不求创新,我们原有的优势就会逐渐消失,也就无法适应国内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情况,更无法和具有雄厚资本和行业市场运作经验的国际出版商抗衡。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我们要集中注意力研究市场——国内市场的现状和国际市场,领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的概念和模式。国内市场毋庸置疑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期,党和政府在大力推动市场的有序化和规则化,逐渐与国际接轨;市场本身,经过十几年的大浪淘沙,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之中。以出版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出版发行由国家统一管理,还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出版行业的新书品种在增加,读者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计划经济的发行模式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发行渠道不畅,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1983年10月,文化部出版局在成都召开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出版社自办发行的思路得到肯定,图书发行由新华书店一家垄断的局面开始改变。之后的十年,是出版发行市场化探索的十年,在新华书店依旧占发行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各种发行模式在竞争中不断摸索,此消彼长,“出版社发行联合体”“图书批销中心”“图书订货会”“建设大型图书批发市场”等尝试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着出版发行业的市场化之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版业也在这十年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行业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探索,必然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掺杂其间,市场运作不够规范,不法书商大肆盗版盗印,出版经营中也存在许多暗箱操作,诚信的经营观念在某些从业者心目中日渐淡薄,这导致了出版业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编辑出版工作有浮躁化的倾向,每年十多万种的图书中由于利益驱动,跟风出版大量存在,行业缺乏创新的激励和保护机制等。党的十六大现在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这也是改革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在市场新旧交替的现状中,如何从容面对其间存在的问题,推进新的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大到国家、行业,小到一个企业都值得深入研究。

  根据高校校办出版产业的情况,我们高校出版社今后几年要在市场大潮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