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

时间:2021-10-10 09:54:15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工具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的关注。本文从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两个方面,论述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具体途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以期促进学生树立建模思想,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 建模思想 经济学教学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经济学教学改革完成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阮守武(2009)认为经济学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李桂娥(2010)提出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显著作用;曹建忠(2011)认为应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课堂中。自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高校掀起数学建模热潮。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因此,如何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成为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并且成果丰硕。然而,在宏微观经济学中也存在大量的数理模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研究略显不足。实践证明,经济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研究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到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把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建模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完成宏观微观经济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作为经济学科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经济学原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模式。然而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知识点深奥,初学者不易理解,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承,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忽视了对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2)教学方法传统。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讲授-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较少,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虽使学生获得了暂时性的理解和记忆,但缺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用经济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僵化。

  (3)教学中建模案例的匮乏。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理论之后,仍然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措施多是单纯地套用经典案例,忽视了对建模案例的指导。

  2.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在目前经济学教学目标中,要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建模思想,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使经济学教学目标得以实质性的完成。可见,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本身的需要,有利于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2)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学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把建模思想引入到经济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应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针对性阅读并及时消化,将其应用到建模中来,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偏重理论与习题的讲解,往往由于内容单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可以改善学生对经济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为运用经济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均源于实际的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建模思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果不唯一,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途径

  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和经济学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进而采用模型对问题进行解答。建模思想体系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步:实际问题的提出。结合日常生活,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提出疑问。

  第二步:提炼,抽象化。这一步是把实际问题进行提炼、简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经济术语。同时,收集必要的信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

  第三步:形成模型假设。把问题融入经济学理论之后,需要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为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做铺垫。

  第四步:建立模型。基于模型假设,建立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并阐释模型原理,对问题进行量化处理,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

  第五步:求解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解决的方案。可以使用传统的解方程、画图、证明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等。

  第六步:在以上过程得出的结果后,将结果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说明和阐释,最终解决疑问。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建模思想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

  在最初的教学阶段,由于经济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面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可以触摸到的平常生活中去理解经济学的概念,用生活语言来解读经济学的各种概念,让学生觉得教材里的概念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譬如经济学中的价格弹性、机会成本、经济利润、道德风险等概念,任课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备具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

  融入建模思想的本质就是要联系实际。因此,在高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仅仅在讲课的过程中偶尔插入几个例题,而是把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贯穿经济学教学全程。应该尽量结合实际,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范例,介绍建模的思想方法。同时,选取的例子要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现实生活实际。涉及的专业知识不能太多,且要易于理解。此阶段的重点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把渗透建模的意识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多次暴涨暴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全力护市,这些发生在现实中的经济学案例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若把这一案例结合经济学教学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IS-LM模型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必能激发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

  经济模型求解的过程一般比较繁琐,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要求熟知模型的应用原理。随着教改不断推进,现代教学辅助仪器也在不断地进入课堂。从以前传统的黑板到十多年前的投影仪,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现代仪器的应用,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辅助设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给经济学模型求解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计量软件的话,那么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课后练习是培养学生使用计量软件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课后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学生能较好操作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由于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传授重于思考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方式传统等一些弊端,导致知识固化,使得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的关注。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根本,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建模思想体系。另外,为了将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高校经济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以及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从而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动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谭冰.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99-100

  [2] 刘金石,刘方健.教学方式创新: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J].中国大学教学,2011(9):86-89

  [3] 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112-116

  [4] 冯英华.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4(10):17-18.

  [5] 覃思义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探索性思考及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36-39

  [6] 杨启帆,谈之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浙江大学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教学取得明显人才培养效益[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84-85,93

【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数学建模思想研究论文12-23

高职专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1-05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论文01-07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11-22

游戏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论文01-11

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索与研究10-05

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研究论文11-28

高职数学建模思想渗透渠道研究论文12-23

建模思想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