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时间:2021-10-01 09:16:57 能源交通论文 我要投稿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由于过去二十年大规模基础建设后设施水平的提高,使得本世纪交通发展面临重大转变:由注重偿还历史欠帐转向适度超前,交通不仅为适应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保障,而且要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积极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不仅要满足人民基本交通需求,而且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服务;由注重建设转向"建管"并举,不仅要加快交通建设,而且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发挥交通设施效率;由注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转向综合考虑区域交通发展,全局统筹、内外结合,重视市域交通对外辐射和衔接,既优化市域范围内的交通资源配置,又形成与周边交通融会贯通的格局。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伦,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大城市郊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

  1.区域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分析

  过去10-20年,由于城市扩展、城市化和郊区化、运输技术的进步等,城市和城市间区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与农村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难以找出明显的边界,规划中城区(Urban Area)的概念逐渐被都市区(Metropolitan)取代。尽管在商务、政府机构、文化等方面中心城市仍然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整个社会活动系统中,城市只是区域的一个组成、一种形式。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均必须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城市与城市以外的地域不可分隔,并且呈现出强烈的一体化趋势。

  1.1 区域发展趋势

  (1)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经济和交通等因素作用下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的增强,使城市间空间联系密切而形成联合体、形成网络化空间格局,是发达区域空间形态的生长趋势『张京祥等,2001』。由于城市区位因素、人口规模、自然资源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形成了区域空间范围内城市的等级规模,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带、城市群或都市圈。在"1997~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我国大城市已经出现城市形态区域化、城镇体系走向网络化和建立城市联盟的趋势。实际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超大型城市群和若干城镇密集区已经形成立『姚士谋 朱英明 陈振光,2001』。区域以一个或多级核心城市为主导、围绕核心城市进行产业调整和经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成为近期和未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大趋势。

  都市圈发展改变了城市间空间联系的模式,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对都市圈城市间的联系、经济交往和带动起到显著的作用,表现为沿快速交通走廊的城市间时空距离的缩短、交通量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2)城市化与郊区化发展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信息时代带来的集中化和分散化的双重效应,已经造成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和郊区的景象,由此对区域交通提出了严峻挑战。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工业化的伴生物,这一概念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经提出。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大城市人口的集中『周干峙,2002』。郊区化(Sub urbanization)指人口、就业岗位和工商业等从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广义郊区化认为只要城市中心区人口(和职能)向城市郊区迁移就是郊区化,而狭义郊区化概念认为只中心区人口和功能外迁、并且导致中心区的停滞或衰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郊区化『吴国兵,2000』。城市化与郊区化发展产生的典型现象之一,是人口和岗位由传统中心区向郊区的迁移。

表1 欧洲大都市人口和岗位的分散化趋势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