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时间:2022-01-04 10:37:29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罗菲

      [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概念入手,分析两者的对立矛盾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然后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从而得出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归化;异化;辩证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翻译,不但能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还能给这种文化输入新的血液。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英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因此,从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认识翻译活动,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异化,即以源语为导向;另一种观点提倡归化,即以目的语为导向。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异化的提出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该术语的使用是基于德国哲学家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作的一个学术演讲,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他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Eitherthe translator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as much as possible,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him.()Venuti 2004:19)这就是Venuti所指的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ies;

    “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Orhe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as much as possible,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him.()Venuti 2004:19-20)这是指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二、归化、异化的概念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Atransparent,fluentstyle is adopted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readers.”)(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所以,又被后来研究者称为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A target tex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Shuttleworth&Cowie,1997:59)。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又被称为译者的彰显/显身(the translator’s visibility)。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三、归化和异化的对立矛盾关系

    就文学翻译的目的而言,一方面,译者试图忠实地介绍原文,尽量给普通读者呈现异域文化;另一方面,译者希望普通读者能够完全或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从译文中获得美的享受。这两方面是互相对立的。如果译者想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普通读者就会发现译文难懂;如果译者想向普通读者展示流畅和优雅,译文就会不忠实。不同的翻译目的解释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依托,而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依托。在中国翻译理论界,确实存在着归化和异化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翻译家们各抒己见,一些人赞成归化,如赵景深认为的“宁顺而不信”、“宁愿要语言的流畅也不要思想的忠实”;梁实秋认为,异国情调会使语言晦涩难懂;

    朱小安认为,适当的归化是为了避免“影响或损害翻译的交流作用,造成某种理解的困难。”

·  四、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   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

    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中国大学网 www.unjs.com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文学论文09-09

翻译中的博弈:归化和异化07-08

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0-18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论文06-23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07-05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0-03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论文06-23

中英广告翻译的归化和异化07-14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