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德伦理的基本理念研究

时间:2021-08-26 10:03:32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墨子公德伦理的基本理念研究

中华道德文明源远流长,不仅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传统的主流学说,还有曾经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幸中绝的非主流文化的墨子墨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墨子墨学天下为公以及兼相爱和交相利的公德伦理思想,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宝贵资源,值得进一步检视、传承和发扬。、墨子墨学:出于儒而又别于儒的曾经显学。

关于墨子公德伦理的基本理念研究

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需要正本清源,通过比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达到批判继承。如爱国爱民、公而忘私、见义勇为、身体力行、自强不息、勤俭朴素、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一视同仁、言信行果等,这些关心社翟和努力践行的道德品质,人们习惯归之于儒家的传统。其实,这些中华传统美德还缘自墨学的传承汉代之后作为一种非正统或民间的道德文化流传。自古以来,对于修齐治平等内圣外王之道,包括对仁政的提倡及道德教育,儒墨两家是极为相近和相似的,而歧义之处更多地反映了儒墨两大学派的学术方向和文化价值。墨学的创史人墨翟生于孔子卒后与孟子生前十多年。在两大儒家之间,可以说墨子是承前启后,但是出于儒而有别于儒,另创了其兼相爱和交相利思想更为鲜明的墨家学派,一时间开创了中国古代学术争鸣新局而。

墨子何以要背离儒家创造新学?其前提是春秋战国和诸侯纷争,时势为先贤们创造了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局面。据《淮南子》记载:墨子早年师从儒学,因不满儒家的礼制和礼节的烦琐,劳民而伤财,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但这一早期的记载或说法还不够全而和深入,到底墨子所言的夏政是什么?还没有清晰的论断。笔者认为,墨子告别儒家乃是因为与其在思想体系上发生了重大分歧。虽然在社会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上,墨子开始与孔子有许多共同点,而不同于主张以柔克刚和消极无为的老庄道家,也不同于主张专制独裁和以法代教的法家。墨子同样主张仁义道德,忧国忧民,有入世进取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但是,而对社会陷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战国策书录》)的.局而,在如何选择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方法上,墨子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墨子断定:儒家的私德伦理及其弊端,与其以天下正义和福利为目标追求的公德伦理截然不同,所以墨子明确提出了非儒。墨子墨学更富有一种科学精神和公共意识,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观念构成了继承和批判的关系。在数学、力学、光学、工程科学等方而,墨子均有深厚的基础和重大建树。在墨子墨学的宏大体系里,蕴育着远大的学术理想,已试图揭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的一种内在和必然的联系。其兼相爱和交相利两大理念,可视为这一体系的最高程度的概括。而天下为公正是墨子墨学公德伦理的思想基础,也是兼相爱和交相利理念或原则的基本前提。

二、墨子还是孔子,谁是天下为公的首义者?

天下为公的概念,一般可追溯至汉儒经典文献《礼记》,其中礼运篇有两节均假孔子之言,描述了大同与小康两种社会形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鳃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如前所述,虽然有史以来,被列为儒家经典的《礼记》,其中记载了孔子倡导天下为公,加之晚清康有为等人大同学说的渲染,致使天下为公归入儒家名下,但这是很笼统和很可疑的。《礼记》的汇存和流传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有史记载,孔子曾删订和整理六经,作为教材内容,其中记载了夏、商、周三代先前或曾有过天下为公的思想基础。孔子热衷于教育,抢救国故,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六经思想内容多元而丰富,并非为儒家所独有,而是先秦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的共同资源。墨子创立墨学,更多地是直接引用了《易》《诗》《书》《礼》等思想观念。而且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学术界如欲享承墨学,也只能是明孔实墨,即在孔子名下吸纳和宣扬墨学思想。纵观《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本,尚缺乏孔孟儒家提倡天下为公思想和逻辑的支持。反而,当我们审视《墨子》整个思想内容和体系,再与《礼运》篇作一对比,可见墨子才是天下为公的倡导者和首义者深入而全而地阐释了天下为公的涵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礼运篇的天下为公是经由儒家解释和发挥的。而墨子的天下为公这一基本理念,主要是作为兼爱及公德伦理的思想基础,并不等于说墨子就倡导具有理想化色彩的大同社会。把天下为公与大同社会联系起来,其实还有理念与实践在形而上和下的层次分别。毋庸置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应是墨子亲士、修身及兼爱的应有之义;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乃是墨子是以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墨子兼爱下》)的翻版。笔者认为,墨子这些论述旨在对于兼爱交利和天下为公理念的阐释,而不是对大同社会的具体刻划,因为墨子墨学还有着与孔孟儒家绝然不同的义利观和人性论,其伦理思想既非主张大公无私,也不赞成自私自利。墨子的天下为公思想观念虽以夏政为指称,但是主张社会进步和向前看的。而中国历史上的大同社会,是一种大公无私式的理想的社会形态,主要是经由后儒或后墨包括道家的想象和发挥,对古代这一似曾有过的原始氏族社会的具体化描述。

查字典范文网[unjs.COM]

所以,如果缺乏对墨子墨学公德伦理的深入考察,那么就容易导致针对天下为公的理念作出非墨化的理解:一是大公无私论,即从社会本体论上将公与私作为对立而,主张以公灭私,陷入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二是一家王朝论,即家国一体的专制结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它们都是否认属于人民的个人利益。因此,要克服有史以来传统儒家文化重私德而轻公德(梁启超语)的影响,坚持天下为公而非天下为家,墨子墨学的公德伦理思想确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值得继承、发扬、光大。

【墨子公德伦理的基本理念研究】相关文章:

墨子的国际伦理思想浅析10-06

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的建构07-27

论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性特征08-08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12-07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11-05

天籁之音 曲高和寡-墨子伦理思想初探07-07

试论儒家伦理轻视公德的负面效应01-20

浅论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与实施07-27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