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时间:2021-10-02 14:45:4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深入,课程目标正在由“关注知识的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决定儿童发展的主体因素正是学生自己。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教材、环境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客体因素。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而活动,正是主体身心参与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儿童与客观世界(自然、社会、伙伴)的全面、广泛、丰富的缔结”。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师生相对被动的“授……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指尖上跳跃智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动手操作,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言语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他们在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正以活跃的内部言语体验情境,展开思维。他们在操作时必须也必然地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分析、如何剪拼、如何折迭……,而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他们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或进行归纳、类比、猜想等,进而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操作活动是动态的,它顺应了儿童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亲历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理解。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9个鲜红的“苹果”分放在盘子(纸模型)里,每盘放几个,由儿童各自决定,但每个盘子里放的苹果都要一样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各自分苹果,最后有趣地发现,有的9个苹果正好分完,有的还有多余,这多余的苹果又不够再分一盘……余数的概念就这样逐渐建立起来。从多余的苹果不能再分一盘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学生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也有隐约的理解;教学“倍的认识”,不仅通过实际的圆片操作,让学生理解并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而且通过较开放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倍的概念进行“解释与应用”:教师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摆成两行,要求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结果,学生摆出了各种结构:(1,11)(2,10)(3,9)(4,8)(6,6),有的学生还继续移动第二行圆片到第一行,使第一行圆片是第二行的2倍、3倍、5倍、11倍。在这一活动中,儿童的主体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操作信息搜索、整理与变通中培养了求异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圆柱体积计算,教师让学生把圆柱切割、拼补成近似的长方体,大多数学生竖着放,推出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有的学生横着放,凭直觉得出,其底面正是圆柱体半个侧面,其高为圆柱底面半径,推导出圆柱体体积=侧面积/2×底面半径。这一新发现,全是在“动作思维”中实现的,儿童的智慧真是跳跃在指尖上啊!

    二、在“再创造”中开发潜能

  皮亚杰指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也就是由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再创造”出有关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假设、选择、辩论、猜测、尝试、失败、反思、纠正错误;在不熟悉的线索中进行工作,尝试解决不熟悉的问题。”因此,我打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局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再创造活动。构建的模式如下:

  附图

  比如,教学商不变性质。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导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先出示两道商是2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编几道商是2的口算题。每一个学生都编出几题,这就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探究的欲望。接着,请同学们讨论:怎样编题,商总是2?有什么诀窍?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索其中的奥秘。有的用乘法口诀编题,有的先确定除数或被除数,再编题,更多的学生终于发现这些商是2的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是有规律地变化的,根据这一规律编题,很方便……这个规律其实就是商不变性质。这一探索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快乐,从编题探索,从数之间的变化得出商不变性质。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