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数学教学中认知与情意的协同发展

时间:2021-10-02 14:29:33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中认知与情意的协同发展

 

数学教学中认知与情意的协同发展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学过程中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意因素的状况,致力于沟通两者的内在联系,促进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

一、发挥情意因素的启动作用,激发学生认知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体验是情感的基本点,它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映。

兴趣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而动机又是促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内趋力,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不少教师已经在教学中采用了各种方法,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有时可以利用实物或者教具、学具等,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比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句话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抽象难懂的。有些教师上《角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利用活动角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先通过认真观察教具的演示,再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的体验,充分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知识,不仅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打好基础,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对学生进行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启蒙教育。

二、发挥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要改变认知活动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把学生的情意定向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之中。

例如,在福建省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中,福州市玉环小学郑菁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她在推导公式之前,先让学生思考求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提出了滚动和绳测两种方法,郑老师就让学生分组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出了几个圆的周长。接着郑老师举两个实例说明滚动和绳测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再引导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然后让学生做进一步的测量,教师验证,学生终于发现了规律。这样经过多层次的实践,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发挥情意因素的调控作用,提供学生认知成功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