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小学数学五阶段练习教学法实验概述

时间:2021-10-02 14:11:08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五阶段练习教学法实验概述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五阶段练习教学法实验概述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两多两少两忽视(课内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现象,从1988 年起,我们开始倡导“五阶段练习教学法”,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旨在彻底改变小学数学教学重讲轻练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轻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真正体 现现代教学思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阶段练习教学法或称五阶段问题解决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五个阶段的练习(或问题 解决),去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想、培养能力。它的课堂结构是:

    附图{图}

    二、实验的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四点:

    第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 的基本规律。因此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强调学生的实践(练习),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数学知 识)。

    第二,小学数学教材和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特点。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是:范例传授新知;小学生获取 数学知识的途径是:解答例题与习题。基于这一显尔易见的事实,我们的教学应该强调以学生练习为主,以老 师讲授为辅。

    第三,现代教育理论。1982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编的《普通教育学》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一般包括感 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等基本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和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我们把一节课分成 新知导入、新知形成、新知理解、新知运用、后知孕伏等五个阶段。新知导入的练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心向;新知形成的练习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新知理解与应用的练习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 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知孕伏的练习要为后继教学奠定较好的基础。

    第四,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1984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公布了题为《关于行动的议程》的文件。 该文件指出:“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 发展的课堂环境”。尔后,美国数学科学教育委员会、数学科学委员会以及2000年数学科学委员会指出的《人 人有份》(Everybobycounts)这份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将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学习 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围绕“问题解决”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这将是数学教学 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我们试图用五阶段练习教学法的实验构建一种以激励学生自我学习为特征的教学实 践模式。

    三、教学的基本程序与实施要求

    五阶段练习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它的基本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 精心设计五个阶段的练习与指导措施,课内激励与指导学生练习与思考。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1.旧知迁移练习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前,教师应该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展新知探索的必 要前提。旧知迁移阶段的练习就是为了达此目的而安排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如应用题“相遇问 题”的教学,在旧知迁移阶段,教师可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 用简便方法计算:18×4+12×4。(3)甲乙两个小朋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 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2小时后呢?这三道题中,第一题主要为学生小结相遇问题的求解公式“速 度和×时间=共走的路程”进行铺垫,第二题则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