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论文

时间:2021-09-02 15:57:11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锻炼的论文

  摘 要:浅议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文献法,论证体育锻炼习惯的本质及特点。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运动健身信念支撑的持久稳定的锻炼行为,与自动化体育动作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运动健身信念是个体在体育实践中        

体育锻炼的论文

  关键词:体育锻炼的论文

  浅议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文献法,论证体育锻炼习惯的本质及特点。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运动健身信念支撑的持久稳定的锻炼行为,与自动化体育动作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运动健身信念是个体在体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运动健身认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观点的确信和坚持。运动健身信念模型是解释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

  一、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锻炼。只有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体育锻炼。同时,促进学生将运动兴趣和爱好相结合,只有有了积极的兴趣,学生才能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成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会学生科学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教会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进行长期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能力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只喜欢在体育课上放松,不喜欢体育锻炼,更别说自主锻炼。学生不重视、家长不支持,这样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与培养动机、提高注意力、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浓厚。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篮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与训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最终都要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出于本能,受益终生。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历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具备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的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论文01-01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身的学科论文04-29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论文10-04

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论文10-11

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调研论文05-21

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影响论文04-15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研究论文10-04

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论文10-05

大学生体育锻炼研究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