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感悟与语文教学

时间:2021-10-02 17:31:4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感悟与语文教学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促进发展、提高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让学生从语文中得到人文精神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运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贯注和人格熏陶,为其“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感悟与语文教学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目的地利用各环节激发学生感悟,是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又有人说感悟的心理历程是“循文、明象、体情、悟道”,即感知语言文字,再现事物表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意图和方法。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位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一句话,要激活情感,“以读求悟,读中悟情。”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学16、17自然段两个段时,如何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呢?且看下面的教学。

师:自由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不管怎样读都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悟。

生自由朗读,感悟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1:我感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常常警告他,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生2: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爱。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巴迪的父母都很爱他,只是母亲的爱是慈祥的,鼓励式的;父亲的爱是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想想:巴迪理解了父母的爱后会怎么样?

生齐:会很感激。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学生自由读, 指名个别读,评价后齐读。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引下,真切地感受到了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感受到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巴迪;感受到在生活中要正确看待父母的。学生的思想得到感动,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对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的感悟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

二、联想中感悟,陶冶情操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情节补白、充实和设身处地地联想,在扩展故事内容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荔枝》一课的结尾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我要求学生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说完的话。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悟到了作者深深的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三、情境中感悟,以趣激情

情境教学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利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并凭借情境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