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育人观论文

时间:2021-09-20 08:09:1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中的育人观论文

  一

语文教学中的育人观论文

  无论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中学语文教学,都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想情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1.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汉语可以说是最精确、最完整、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每一个文字的笔划工整来不得半点虚伪,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所代表的事物及作用和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懂得自己民族的语言哪能知道它的精美;不知道它的精美哪能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源远流长。语文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知识和它的基本技能在社会各种交际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切地了解到祖国语言的精深渊博,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及在建设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作用。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自觉地调动起来,而且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既方又正,如高、嵩、阳、强等。每一个文字,除了各有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外,同时又是一幅幅结构整齐的优美图画。学生书写工整,使汉字方正美观。在教学中教学生会流利运用,教会学生如何的热爱。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本身就是热爱祖国。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懂得了它的作用和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2.通过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不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宝库,而且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及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最有直接价值性的好资料,是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好工具。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的是长征途中以一个不知名的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用生命保护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学习关键词和重点片断及结构安排以外,要让每一个学生深深地去感受,自然而然地把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护七根火柴的伟大壮举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敬仰无名战士的伟大精神,又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语文的热情。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基本常识和古文字词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又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含有的深刻道理。扁鹊三次进见劝说蔡桓公就医,蔡桓公不听从劝告,最后死亡。 从扁鹊的职业角度去看,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时也了解到蔡桓公不听劝告而死亡的原因。在学生的意识中,必然产生对扁鹊的敬重和对蔡桓公讳疾忌医死亡而有所醒悟。在本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联想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帮助,不但培养了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使他们懂得了如何才能健康成长起来的道理,而且也深深懂得别人的善意批评和帮助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的教学,既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有两大特点:

  其一,就是把前人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建设新生活。

  其二,就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前人的好的思想、好的品质去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质,建立良好的个性。

  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和诗词曲,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这些名篇名作都是不同时代的作者的知识、思想和感情的精华,也是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生经历所总结出来的具有哲理性的、富有思想情感和教育意义的精髓。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工作的作用,改变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观念,树立语文教学中的育人观,在教学中确确实实做到既让学生获得了语文知识的精华,又培养了学生公正、无私、高尚伟大的人格,真正的把语文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

【语文教学中的育人观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观论文09-27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书育人教育论文09-27

育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论文10-28

论孔子“正心”的育人观08-27

语文教育双基观的教学启示论文11-22

小语教学要有大语文观论文09-24

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论文01-08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论文01-26

朱熹的教学观论文01-07